第13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早喊“加油”
古人用什么牌子的枕头?
不宽敞,但要养鱼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华学生
最早喊“加油”
“加油”的起源有多种版本
 

除了四川人会在赛场上喊“雄起”之外,“加油”几乎是汉语里不二的比赛助威词。关于它的起源,有多个故事版本。

版本一为1907年世界汽车拉力赛中,恩佐·法拉利先生胜利在望,车子却快没油了,他责备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加油,观众不明所以,却也跟着大喊加油。这个故事漏洞百出,恩佐·法拉利的年龄就是漏洞之一:他1898年出生,1907年才9岁。

版本二认为源自撞油号子,这一说法来自一小说,不足为信。

版本三认为该词自东北大学流传出来。但东北大学建校于1923年,在此之前,另一个学校已经在说“加油”了。

在1921年的清华大学校刊上,刊载了《借(加油政策)提倡公共作业底流毒》一文,文中称“‘加油’这两个字,是清华同学中的Slang(俚语)”。

清华学生要求食堂“加油”

尽管从这一记载还无法看出清华学生当时说“加油”的用意,但1924年清华校刊的一篇报道《天天加油:清华篮球,素负盛名》就很明白地把它与体育比赛助威关联起来了。

至于“加油”口号的起源,在一些清华学生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及。《孤帆远影:陈岱孙的1900-1952》里说,当时清华学生常觉得食堂油水不够,四处高呼“加油加油”以唤伙计来给菜盘里添油。后来在全校运动会上,有人偶然喊出“加油”来,凭着在清华广泛的群众基础,“加油”成了校拉拉队的标准口号。

在《方桂与我五十年》一书中,李方桂还解释了清华食堂为何会往菜盘里加油:当时清华三餐清淡,富家子弟可以加蛋肉之类,一般学生只能加麻油增味。麻油作为调味料,各人需量不同,故而菜上桌之后再加。

陈于1918年考入清华,李于1921年考入,这个时间与“加油”的清华俚语时期正好吻合。陈的传记中进一步提及,“加油”这种助威方式是通过校际运动会传播出去的。

早期中共内部流行“加油”

大学之外,“加油”一词的流行更为迟滞。上世纪20年代末,《大公报》只有在报道学校体育比赛时,才提到赛场上同学大呼加油的情况,影响非常有限。社会上的体育赛事,使用的助威词仍然是“rah-rah”。

真正让“加油”走出校园,最终取代“rah-rah”成为主流助威用词的,是一支新兴的政治势力。它刚好具备传播“加油”的一切条件:把众多青年学生用作骨干,善于发展基层组织,还特别爱讲新话,它就是中国共产党。

一开始,这个新词在中共干部内部交流时使用,1930年11月10日,共产国际远东局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有一句:“应该采取另外的办法给地方上来的负责工作人员充电加油。”这是目前能查到的中共使用“加油”一词的最早记录。

仅用了几年时间,“加油”在干部间就变得异常流行,在对下属讲话时,他们也用上了这一新词。有回忆录提到红军过雪山时,周恩来为大家打气,说的就是“同志们,加油啊”。

凭着这样的推广,“加油”一词变成社会流行,最终成为体育比赛助威的必需词汇,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摘自《济南日报》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