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专属劳动者的节日,在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罗岗眼里格外有意义。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也是在这天,罗岗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在同一年,他被评上北京市劳模和全国劳模,这在获奖的劳动者中是不多见的。
从基层测量员到项目负责人,并当选全国劳模,罗岗用了20年。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也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他常说:“作为一名基层城市建设者,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组织和同事们给我荣誉,这是信任与激励。在未来的征程上,我将始终铭记这份荣誉,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建出更多的建筑精品。”
初入工地
选择到艰苦一线
1992年,罗岗如愿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学习道路桥梁建设。1995年7月毕业分配到北京交通大学实习。从此,罗岗正式成为一名建筑人,开启摸爬滚打的建筑生涯。
1995年,罗岗被分配到了北京城建道桥有限公司工作。此时,罗岗对北京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一周的培训过后,职场新人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单位要将新人分配到下属的项目部。当时负责分配的领导与罗岗正好都是东北人,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老乡,你如果想找女朋友,就留在北京;你如果想干事业,就去外地修高速公路。”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罗岗最终选择了后者。
之后,罗岗扛着行李来到了城建集团负责施工建设的山东济德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到达当晚,罗岗就感受到从繁华北京到艰苦工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当时正值酷暑,作为一名测量员,罗岗每天都要顶着毒辣的太阳,徒步往返一二十公里实地进行测量。和他一起去工地的另外两位大学生先后离开了,但罗岗却坚持了下来。
在工地上,刚出校门的罗岗努力向工地上许多转业的“老兵”学习军人精神,还从不少老建筑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验。
施工时,高速公路要垫出中间高、两边低的土基,细心的罗岗发现师傅们每隔几米都会放一堆土,但每堆土之间的距离却不一样。他便向师傅请教,师傅看到他好学,便告诉他:“如果按照等距划分土堆,机械就要反复推好几次才能推出坡度。如果在路中间每隔3米放一车土,外侧每隔5米放一车,机械一次性就能推好,后期只需稍微修补一下就可以,能省下不少时间。”就这样,靠着日常中点点滴滴的积累,罗岗慢慢成长了起来。
崭露头角
面对质疑知难而上
修建济德高速之后,罗岗又转战到山东、黑龙江两地的工地上工作。2000年,罗岗被调回到北京,参与了安慧桥改造、中关村西区地下环廊建设、奥运村建设,这期间罗岗当过工程部长、生产副经理等职务。2009年,罗岗调回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机关做了两年综合办主任。2011年7月,罗岗又重新回到施工一线,这次成了项目执行经理。
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是罗岗作为项目执行经理兼党支部书记领导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一开始,业主认为他没有独立干过项目,交给他不放心。
2011年7月6日——项目进场的前一天,罗岗至今记忆犹新。业主方召集全线四位项目经理开会当面质疑他:“你从来没有单独干过项目能行吗?”“ 我当时暗暗下定决心:干就干到最好,我要让业主认可自己的管理能力,要在北环打响城建品牌,创誉通州市场。”罗岗坚定地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与决心,他带领整个团队拼管理、拼意志、拼创新。工程开工之后,项目部在北环环隧四个标段中,第一个完成临设搭建,第一个打降水井,第一个开始基础底板施工,第一个结构封顶,第一个完成竣工,施工进度也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标段……三年多的时间里,业主的安全质量流动红旗一直挂在项目部会议室墙上,变成了“不动的红旗”。
期间让罗岗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7·21”大暴雨,通州受灾严重。当时基坑开挖深度达20余米,若不及时排水,边坡将随时面临坍塌危险。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个跳进冰冷的雨水中,和项目全体员工共同战斗在施工一线,通宵抽排水、堵沙袋……一直战斗到第二天凌晨5点,他丝毫没感觉到手被铁锹磨出血了。
在罗岗的带领下,大家用“高效诚信履约、创建精美工程”的管理理念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项目部也获得了“北京市青年突击队标杆”“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多项奖项。一时间,整个项目工地成为通州的“明星工地”,为“北京城建”站稳通州区域市场打响了品牌。
承担重任
挑战国家级重点工程
2013年11月,中国国学中心工程开工建设,受集团公司领导信任和重托,罗岗带领项目团队紧锣密鼓投入到这项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建设中。
因为工期紧张,进场后,罗岗带领团队连续15天不眠不休,建起了近3000平方米临时设施;100天完成地下结构施工;6个月完成复杂钢结构施工。国学中心地下结构工期紧,主楼钢结构加工安装异常复杂,面对困难和压力,罗岗想方设法带领团队连续作战,圆满实现2014年7月30日地下结构提前封顶、2015年2月8日全部结构提前封顶、2016年1月30日外幕墙亮相等关键节点目标,确保了工程在2016年8月30日顺利竣工验收。中国国学中心工程因建设速度快、质量过硬,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从通州北环工程到国学中心项目的6年间,业主无论什么关键时候给罗岗打电话,他肯定在工地。工程抢工时,罗岗和同事们更是“白加黑,五加二”,最长有过连续百天不回家的记录。
粗中有细
让工地有家的温暖
从2011年作为项目团队的领头人,6年间,罗岗非常注重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项目党支部,特别重视营造项目“家”的氛围。他常说一句话:“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叫团队。”
工程建设之余,罗岗坚持常态化地策划组织一项项团队文化活动。“母亲节”“父亲节”“建军节”等特殊节日,组织职工与职工家属座谈,增进理解。
他坚持为员工在项目过集体生日。逢年过节,还会组织慰问困难员工、探望生病员工和家属。遇到特殊情况,他还带领集体为职工捐款,光这些年罗岗个人累计的捐款就达31000余元。
他坚持带头组织项目员工开展义务劳动百余次,项目团队在一次次齐心协力的劳动中越发团结融合,越发充满合力与活力,被誉为“幸福支部”“精英团队”。
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同时,罗岗也注重制度的刚性管理,奖罚分明,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违规或出现失误,直接领导要负连带责任,一并处罚,罗岗自己也不例外。在他的办公桌下,现在还压着十几张罚款单。这是他在对工作出现错误的职工进行处罚时,对自己等额同罚的单据。“我是项目负责人,员工出了差错我也有责任。”罗岗说。
面对亲人
心中总会涌起愧疚
从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到中国国学中心的建设,再到通州后北营安置房一标段和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七标段工程,6年间,罗岗全身心扑在工程项目上。“这些都是重点项目,面对紧张的工期压力和严峻安全质量责任,我只有睡在工地上才能踏实。”正是因为如此,罗岗心里对家人充满了亏欠。
从爱人怀孕到2005年孩子出生,罗岗只在孩子出生当天才第一次请了半天假匆匆看了一眼。如今,儿子已经上六年级,罗岗仍一直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每次罗岗问孩子需要什么礼物时,儿子总是说“希望爸爸早点回家”“希望爸爸来接我放学”。
70多岁的老母亲怕打扰到他的工作,每次打电话给罗岗,都先小心翼翼地问:“儿子,妈能和你说几句话吗?”一次罗岗过生日,母亲特地给他发短信:“岗儿,首先祝你生日快乐……你从小到大都很有孝心。我想说,儿子辛苦了。你工作很努力,但要注意身体。我送你一句话:遇困难要放胆,破难局要智慧。”看后,罗岗流泪了。
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爱人总问罗岗:“怎么每个节日你都在值班!”只有罗岗知道,正是自己在工地坚守,才能换来同事与家人的团圆。
在罗岗办公室,挂着两幅儿子送给他的书法生日礼物。办公桌上,还有一个儿子照自己的样子捏的手工作品。“每天看看,心里觉得安慰许多。”罗岗说。
因为愧疚,每每被人问及家人的时候,“不孝顺的儿子”“不合格的丈夫”“不守约定的父亲”……一时涌上心头,一米八多的汉子总会满心愧疚。
如今,罗岗成为一名建筑人已22年了。尽管有愧疚、也有遗憾,但罗岗从没后悔过。在这22年间,他用钢筋混凝土筑造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也在心里筑起了一座专属建筑人的堡垒。现在,罗岗是通州后北营安置房一标段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七标段总指挥、党支部书记。“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不负众望,为建设城市副中心中更加努力地工作。”罗岗说。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孙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