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亚洲最大“菜篮子”明年8月竣工
中建三局北京公司成立工地雷锋班
通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重点周
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开幕
“一店一校一农场”教学生追踪菜品安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工速度”保证 智慧集成化管理 精准化配送
亚洲最大“菜篮子”明年8月竣工

 

10日,记者来到东南五环朝阳区黑庄户乡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项目,只见在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里,4000多名建筑工人正忙碌着。据了解,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是亚洲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菜篮子”,工程预计2018年8月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与新发地市场一起,构成首都农产品日常供应“双核”保障格局。

“建工速度”

确保850天工期目标

从去年4月22日起,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来到这里工作,作为项目执行经理的王继红也是其中一个,“经过近一年的奋战已完成大部分地下施工工作,预计今年5月20日完成地下施工,8月底实现建筑主体封顶。”

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是一项保障首都“菜篮子”供应的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同时又是亚洲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意义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现在看到的应该是当前北京市在施的最大面积基础底板施工。”站在瞭望台上,王继红指着眼前的施工现场介绍,“东西长690米、南北宽290米的基础混凝土结构面层上没有一丝裂缝和痕迹,这是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建设标准的体现。”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施工效率,北京建工项目团队采用了行业领先的施工技术“跳仓法”,解决了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与此同时,13台塔吊挥动着长臂,完成着一次次超大跨度的运输吊装,绿色的运输车辆沿固定路线有序行驶,现场合理高效的“微循环”系统让施工秩序井井有条。王继红说,“就连项目上每辆罐车的浇筑时间都精确到‘分秒必争’。”在这样的“建工速度”下,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确定了850天的工期目标,预计明年8月底完全竣工,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智慧集成化管理

保障安全绿色供应

该工程紧邻外埠农产品进京主要通道、东五环、京哈、京沪高速和规划机场第二高速。据专业测算,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将有效服务25公里半径地区的1200万人口,预计到2020年年交易量将达到800万吨,全年交易总额或将超过一千亿元。

北京菜篮子集团物流园公司副总经理张囡囡告诉记者,流通中心建成后,这里将以供应商规模化、采购商网格化、运营商专业化、全流程信息化为主要模式,通过场内交易展示区、理货配送区、应急储备区、数据中枢区、智慧商务区实现高效协同、智慧运营,并能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对土地面积的依赖程度,实现低碳绿色运转。“通过运用同一电子结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还将形成能有效引导生产、引导消费、服务政府决策的数据信息,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张囡囡说。

精准化配送

手机点菜直达百姓餐桌

在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规划沙盘上,记者看到,未来,京哈高速将开辟专用的行车绿色通道,直达交易中心大楼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建筑承载量的问题。我们在机构楼楼板里增加‘预应力’技术。”王继红介绍中心的建设承载标准为每平方米承重3.5吨到4吨,“就是说在地上二层,单层面积13万平方米的大楼内,可以行驶装满货物的物流车辆。”

“‘净菜系统’就是通过网络订购的方式,将鲜活农产品送达百姓餐桌,老百姓可以不用摘菜、洗菜,直接将净菜下锅烹调。”王继红解释,这样的定购、配送系统都可在手机APP实现。据了解,配合“净菜系统”,在服务半径内的大型小区附近,将建设大概200个左右的配送中心,在半小时左右抵达百姓餐桌。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