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黑白世界体悟平和中庸之道
读“三国” 遇到古人 照见现实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三国” 遇到古人 照见现实

段大伟
 

今年29岁的段大伟,来自山东临沂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儿童时期,他从口口相传的传说中,从历史悠久的年俗中,也从语文课本中,获得了最早关于国学的直观感知。

很小的时候,段大伟已经会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去描写围墙内到处弥漫着桃花香气的校园。他也从父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中,朦胧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当然,他还不能认清楚除夕夜“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君是哪一路神仙,人死了去报到的土地到底是没有组织的个体户还是玉皇大帝的手下。

多少年以后,段大伟还会怀念鸡鸣鸟叫,杨柳依依,还会时不时地想念那种味道——放学后村里升起的炊烟,最沁人心脾的香甜。

到了北京,他就读于北大的中国语言文学系,这个名字,包含他想象中美好的一切。图书馆里的古籍,教授的讲解,同学的辩论,甚至于这个校园里流传的故事,都洒落在这个年轻人的心上。

段大伟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三国演义》,那样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那样一群充满梦想的英雄,曾深深打动了他,那种英雄情结激励他在拗口的文字里放飞梦想。而上了大学,关于三国那段历史,除了带有虚构、浓郁文学气质的《三国演义》,他开始读正史,那就是陈寿的《三国志》。他不知疲倦地在各个角落里搜集资料,自己研读,也和朋友讨论。

“那一段研读三国的岁月,真的是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让我的大学时光更加瑰丽动人。”段大伟说。

毕业后段大伟来到了北汽集团工作。这是一家正在向创新型和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大型汽车集团。段大伟做的工作与专业毫无关联,出差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但他依然热爱读书,火车上,飞机上,酒店里,他都会拿着书。现实商业的实际经验,让他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的理解。

“平时的工作是很忙碌的,业余时间读书让我的生活丰富起来,三国系列对我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把书里的知识与实践中的故事结合起来,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在想,怎样能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更多热爱国学的人?于是我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开始发表我的《段读三国》系列。”

段大伟拿起笔,尝试记录下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正如他在公众号介绍中所写的那样:近1000个小时的研读是《段读三国》系列的底色。

在《自序》中,他列出了两个人,罗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这是他对于三国历史的启蒙读物;还有就是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的易中天和他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解读。

“段读三国”最大的特色是语言诙谐幽默,史实确凿严谨,记者打开“段读三国”,透过这些幽默的语言,在关于曹操的十几篇解读文章中,看到段大伟对于史实近乎苛刻的认真,所有他有所怀疑的都不下论断,所有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均做去伪存真的处理。段大伟所追求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让读者能够读出历史的细节。

“我希望在解读三国的过程中,能给读者一些启发,让他们在忙碌繁琐的生活中,遇到古人,照见现实,澄澈心灵,保持一种精神的审慎和独立,不忘初心,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生活就像一条大河,念溪流旧情,更奔向大海。对国学感兴趣的人,也许都是恋旧,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考态度,或者说,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让我们平凡的日子充满诗情画意,充满不一样的美感。”段大伟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