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新发展 北京装上“新引擎”
“液态机器人”有望变成现实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 北京装上“新引擎”

 

2014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首都的核心功能之一为科技创新中心。彼时,北京市领导也已经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出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北京市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最大限度释放科技生产力。在提升中关村示范区整体创新能力的同时,推进了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建设。构建更为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实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吸引人才

北京打出“组合拳”

都说,聚人才者得天下。

在吸引创新人才方面,北京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重大项目布局”政策落地、新的人才管理制度出台、顶尖人才引进计划发布,这些政策和措施,解决了创新人才在成果转化、科研经费、个人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搞专业。

“煞费苦心”的人才政策,让北京尝到了甜头。在科技创新领域,一个人就能带来一项技术,而一项技术可以吸引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可以撬动一个产业。随着李彦宏、王晓东等领军人才在北京“落地生根”,人才回归的“雁阵效应”已成为一股潮流。

如今,聚集着280余家科研院所,700余名两院院士,1486名“千人计划”专家的北京,也成了全国创新人才的“宝藏”。

高端人才

创造高端成果

现在,北京在创业创新领域已经由过去的互联网、创意设计等逐步拓展到专业性前沿领域。靠云端智能“大脑”工作的导盲头盔、运用量子点材料制作的光谱照相机、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药品……北京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从科技创新“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科技硬实力显著增强。

高端创新人才带来了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吸引着高端创新人才,这两者的聚集,则直接加速了资本的快速涌动。

投贷联动

支持科创企业落地

晨兴、高瓴等著名投资集团“睁大眼睛”在北京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寻找着机会。而北京市各级相关部门也使出浑身解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企业发展。2015年,原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全面融入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体系。2016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关村重点科创企业北京仁创生态公司签订“投资+贷款”合同,让全国首单投贷联动支持科创企业项目在北京正式落地。

如今, 一个创新项目在北京的落地速度已经大大提升,这看似是创新团队的努力,可是背后却有北京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默默无闻”的支持。对全市70%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取消所有前置审批要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减少了65%。20条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19条工商全流程网上登记注册等改革措施,12条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地……都给创新增添了加速度。

创新成果

逐步向津冀延伸

创新,让北京得到了快速发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北京的创新产业、创新成果也在逐步向津冀延伸。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北云计算基地、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相继在津冀落地生根就是最好的证明。

创新,为北京注入了勃勃生机。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超过4.57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占全国34.6%。今年,北京将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这不仅是北京发展的新引擎,更将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