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
“疏解”背后的“破”与“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去另有一片天 留下来转型求发展
“疏解”背后的“破”与“立”

 

三年前,习总书记明确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为严重“超载”的北京指明了“瘦身”方向。

在这三年时间里,有的企业欣然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有的企业在艰难留下来的同时,选择“华丽变身”。而经历变迁的首都职工,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选择题,在“退”与“进”、“舍”与“得”、“破”与“立”的选择中寻找支点,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凤凰涅槃的动人故事。

故事一: 走出北京另寻一片天 天坛家具实现完整升级

天坛家具是北京人熟悉的、质量过硬的老品牌。2016年4月,金隅天坛家具从海淀区西三旗转移到了位于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金隅集团大厂现代工业园内,同年6月投入使用。作为一个北京企业疏解的先行者,金隅天坛家具公司通过主动转移,从装备、工艺、环境、员工上,实现了完整升级。

“我们这次转移不仅是积极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全力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一大行动,还实现了生产制造系统的转型升级,建成了年产80万标件的天坛家具生产基地。”据金隅集团党委副书记吴东介绍,借着生产系统的转移,金隅天坛家具在原有基础上对新工厂材料、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体升级改造。而工艺方面,全面禁用排放严重的PU漆工艺,升级为水性涂料和UV涂料工艺。

吴东告诉记者,目前,在金隅集团大厂现代工业园区内已先后投资建成了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年产2500万平方米矿棉吸声板生产线;世界一流的年产1.5万吨离心玻璃棉生产项目;可达不燃级的年产3.5万平方米的岩棉制品项目;国内顶尖的年产5万吨涂料生产项目;业内最先进的年产20万平方米高档节能保温窗项目……

毋庸置疑,走出北京的金隅集团旗下企业,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故事二:

腾退转型寻求新的发展

北人承接机器人大赛展风采

众所周知,始建于1952年的北人集团公司是中国印刷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奠基者,曾拥有单张纸胶印机、卷筒纸胶印机、凹版印刷机、柔版印刷机等多个研发制造基地。

然而,面临北京城市定位要求下的一个“疏”字,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老旧的厂房,现已完成了华丽变身,成为集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试验检测、展示交易等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于一体的创新园区,放眼望去,高大上的楼宇已立于大地之上。而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也在其中。

2016年10月,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举办。这场盛会,让“北人”再次以傲人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而回忆起这段“破茧成蝶”之路,北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培武依然感慨不已,“唯有杀出一条血路,唯有保持战略定力,转型升级才能成功,深化改革才能跃上豁然开朗的境界,企业发展才能迎来波澜壮阔的局面。”

谈起未来的发展和目标,张培武自信满满,“我们有信心将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打造成为中国机器人发展的风向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故事三:

转型“去”“留”艰难单选

职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疏解,不仅让众多企业面临去和留的选择题,对于职工和个体商户来说,这道选择题变得更加艰难。

刘玉霞曾是在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里的一个小商户,2015年上半年,她决定到天津发展。“在天津盘下的新店比我原来的大很多,很多过去一起打拼的老乡现在还在一起,我们相信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企业或行业疏解的职工,在京外的发展机遇都非常好。职工李虎告诉记者,“随企业来到大厂后,我升职加薪了,虽然每天的上班路程比过去增加了一个多小时,但企业提供的班车也很方便。”

当然,面临被疏解的企业职工中,也有很多留在北京,寻找合适的发展机会。2015年,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从维护职工职业发展入手,推出了《在职职工新技能储备计划》,鼓励职工学习适应北京新形势发展的新技能,随时准备华丽转身。

前不久,通过企业举办的《在职职工新技能储备计划》,待岗职工周云龙经过培训考核后,拿到了智能楼宇师的上岗资格证,“这份新技能很可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我期待在企业疏解完成后,能凭借新技能,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

记者手记

令人钦佩的“舍得观”

2012年,年过五十的郑建华,带着十七八个人来到定州“开荒”。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河北首农定州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此,郑建华舍去了太多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但与此同时,他得到事业上的腾飞与发展。对于这样的“舍”与“得”,郑建华没有后悔,他说,“现在企业在定州立住脚了,我心里还是高兴的。”

在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很多职工在离开企业时,都留下了不舍的眼泪。

没错,转型是艰难的,他们要舍去的是对老工业企业的那份纯粹的情怀。而得到的是,转身含泪离开的胸襟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在这一幕幕“舍得”的哲学里,记者看到,北京,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现着凤凰涅槃的蜕变。

□本报记者 王路曼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