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将村级服务站的平台继续向基层延伸
摇元宵 猜灯谜 恭王府里过佳节
可爱的“地下工作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摇元宵 猜灯谜 恭王府里过佳节

 

正月十五猜灯谜,赏花灯,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2月10日下午,恭王府里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与什刹海街道共同举办的“园林之光——元宵·灯谜·什刹海·恭王府里赏花灯”隆重上演。

摇元宵,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力气活儿

活动刚刚开始,互动体验区里已经排起了长队,原来这里正在开展摇元宵的体验活动。“平时家里吃的元宵啊,汤圆啊,都是超市买的。这摇元宵也就是在电视上看看,更别说自己亲自摇了。”排在队伍中间的刘先生伸着脖子看着队伍前面已经在体验的居民,眼里满是期待。

“我这怎么不圆啊?这该怎么摇啊?”一位正在体验摇元宵的居民皱着眉问,可是手里却丝毫没放松。站在一旁的师傅看她着急的模样,哈哈一笑,接过摇元宵的笸箩,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道:“您这不能光是一个方向,要这样摇着,还得颠着,力道要均匀。摇的过程中,要过三遍水。”几句话的功夫,原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半成品,已经渐渐丰满,圆润了不少。

“我们今天带的原料比较充足,除了让大家现场体验,还能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元宵带走。”摇元宵的师傅说。他们来自桂香春,当天带来的所有馅料、糯米粉都跟他们在店里售卖的一样。

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元宵,家住后海西沿的张阿姨脸上笑开了花:“这真是个力气活。这元宵我今天晚上回去就得吃,这可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保准比外面买的好吃!”

看非遗,了解我们国家的瑰宝

北京皮影、北京鬃人、药香、玲珑枕、蜡果……当天的活动现场,还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其中,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无疑就是北京鬃人了。

在北京鬃人的展示台上,除了玻璃罩中精美的鬃人,还摆放着一个铜盘,上面站着两个一尺左右高的鬃人。只见一个黄袍猴脸,无疑就是孙悟空,旁边的蓝衣红脸,手拿大刀,却不好认出是谁。“另外这个是《西游记》里车迟国三国师之一的虎力大仙,用小木棍轻敲铜盘的边缘,他们就可以转动,好像在对打,想不想试试。”面对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北京鬃人第四代传人白霖热情地邀请了起来。

小朋友喜欢鬃人,中老年人追捧的则是药香。“这香挺神奇的,我看过新闻报道,好像还能治失眠呢。”“我好像也看过,听说它的传人是个80后。”展台前,几位阿姨你一言我一语。工作人员听了,会心一笑,忙介绍说,“这药香的传人确实是个80后的小伙子,我们的药香种类很多,不同的药香有不同的功效,有的能助睡眠,有的能开胃止痛,有的能静心安神,还有的能清洁空气,功效很多。”

“感觉今天收获挺大的,见了好多没有见过的非遗项目。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其实应该多学一点非遗知识,因为毕竟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90后姑娘张帆诚恳地表示。

猜灯谜,明年还有我还来

赏花灯、 猜灯谜可谓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当天,恭王府里人气最旺的就是猜灯谜。300条五颜六色的灯谜彩纸,迎风飞舞,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谜语全部为原创,而且与什刹海文化相关。

“恭王府内唯一有命名的院落为哪个?”“护国寺街52号是哪位名人故居?”……“如果对什刹海不熟悉,今天这灯谜,还真不好猜。”一位老先生指着灯谜对记者说。

“《平复帖》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是谁?”一位大爷刚念完谜面,藏在他身后的小姑娘立刻答道“张伯驹。”工作人员查证后,告诉他们,“没错,答对了,可以领份纪念品。”

小姑娘名叫韩子俏,今年9岁,就住在恭王府附近。她开心地说:“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尤其喜欢猜灯谜,我觉得特别好玩。如果明年还有,我还来。”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