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装在心里
连续四年春节在站台度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装在心里
——记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玉江
 

“我前几天量血压是120,怎么今天降下来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在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室,医生刘玉江在对一名病人解释。他告诉记者,“平均每天会有六七十人来看病、取药,都是周围居民,他们的病历都在我心里装着呢。”

解决病痛取得患者信任

刘玉江从2004年开始,在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生,2013年任全科主任。刘玉江的患者主要为所在辖区内的市民,人群相对固定,诊疗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因此他很注重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真心付出为患者解决问题。

3年前,刘玉江接诊过一名70多岁患有慢阻肺的老大娘。一开始大娘并不信任他。大娘之前每年会输液5、6次,刘玉江接诊后,根据病情停止了输液。大娘质疑刘玉江为什么不给她输液。“我就向她解释说没有必要的时候就不必输液。后来随着症状逐渐减轻被控制住,她自然就很信任我了。”刘玉江说。

大娘的老伴同样患有慢阻肺,并且还有高血压等疾病,大娘就鼓励老伴儿也去找刘玉江诊疗。当时大爷的血压高达180、190左右,在家一年左右没有看医生,由于药量不够,导致血压并没有降下来。刘玉江就从调整他用药的种类和剂量下手,并且对血压变化进行监测,两个多月后血压就降了下来。血压降了下来了,大爷也信任他了,大爷自知身体不好,就嘱咐刘玉江要多多关照大娘。

由于这对老夫妇不与子女同住,大娘得自己去取药,但由于腿脚不好等原因,从家到医院约15分钟的路程,有一次竟连续摔倒两次。刘玉江知道后,就让大娘在家,让其小区邻居把社保卡送达医院后,和同事们轮流把药品送到大娘家中,并把买药所花钱款一一核对无误,这药一送就送了两年多。

刘玉江去送药也是想看看老夫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尤其是换季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后来他又跟老夫妇的孩子出主意,让子女定期陪同、照料。刘玉江说:“现在我也会隔一段时间就过去看看他们。老百姓并没有太多特殊的需求,他们需要医生尽心解决他们的病痛,问题解决了,信任自然就有了。”

付出精力与患者良性沟通

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前就给医生配备了手机,方便在工作时使用,但刘玉江总是把私人号码留给患者,便于联系。

“一般患者会怕打扰我们休息是不会打来的,但晚上9、10点,偶尔会有人打给我问家里小孩发烧了怎么办、感冒了要怎么处理。这是患者信任我的表现,所以我都会耐心解答。”刘玉江表示,虽然休息时间有所减少,但医患关系拉近了,患者的健康问题解决了。“全科医生靠的就是患者的口碑。”

之前有一位50多岁的病人胸痛了3天来看病,医生让他转诊进行治疗,患者认为自己没事并不打算去,刘玉江知道后,“强硬”地让家属马上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3、4天后,家属告诉刘玉江,患者当天直接被推进手术室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是刘玉江救了他的生命。刘玉江告诉记者,其实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许多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全科医生最好能深入地对患者进行病症、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接触和了解。”

从医至今十余载,每有患者想要赠与锦旗以表感谢时,刘玉江都会告诉患者不需要这样做。“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我们医生要把工作做到实处,我不想让患者多花钱送我锦旗。患者有时候会给我送来自家做的馒头、菜团子、酸菜,这些我会收下,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和患者能有更好的感情交流。”

专业能力是行医之本

刘玉江强调患者信任重要性的同时,他认为医生的专业能力始终是第一位的。

2013年11月,朝阳区卫计委组织全科医生出国学习,刘玉江通过了笔试和技能两项考试,被选拔为第一批到新加坡进行学习的全科医生。

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每周四,他所在的全科科室都会举行小讲堂,组织科室医生集体学习、轮流讲课,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与管理,还包括如何询问病人生活背景等。“由于讲课人员是要事先准备题目、内容和PPT的,并且同事间讨论时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2014年,刘玉江成为了首都医科大学的讲师,教授全科医生相关知识。他对年轻医生门诊看病、开具病历的要求就是:保质保量。

去年11月,他参加了对云南禄劝县的对口支援活动,对当地的乡村医生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训。

“当地的医疗环境并不是很好,有的医生工作之余,还要下地干活。与他们相比,我们工作条件好多了,所以,回来之后我对年轻的医生们讲,医生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这份工作。”

由于加班情况常现,刘玉江与孩子、妻子的共同游玩计划时有延期。他认为,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并且医生这个工作也给自己带来了重要的收获。刘玉江说:“做医生会看到不同人们的生活状态,尝到人生的百味,这会让我有动力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帮助他人;同时,见了较多的生死离别,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让家人幸福,让患者舒适。”

问及刘玉江行医原因,他平静地表示当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他谈到前任院长曾经和大家提起过的九字箴言让他感触良多,即:作好人、干实事、走正路。

□本报实习记者 唐诗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