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吸烟区让控烟执法难上加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吸烟区让控烟执法难上加难
控烟专家:国家应尽快出台室内100%禁烟条例
 

日前,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解读了中国的控烟现状,其中,提出的“吸烟区让控烟执法难上加难”观点令人深思。不少专家也呼吁,应尽快出台室内100%禁烟条例。近日,本报记者对目前本市控烟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访。

【调查】 公共场所禁烟处仍有人吸烟

在望京某车站,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躲到站牌后吸烟,当日有微风,烟雾顺风飘了很远。站在下风口的一位年轻女孩儿闻到烟味,皱了一下眉头,转身离开了。

站台上的文明引导员告诉记者,“虽然有明确的控烟规定,但每天都有人在站台上吸烟。我们引导员上前阻止,但不是所有人都配合,有的吸烟者还对我们恶语相向。”

对于执法监督的举报电话,该引导员表示,对于开放式的场所来说,即便拨打了举报电话,也很难执法,“执法者还没到呢,吸烟者早就走了。”这位文明引导员说。

烟霾,即二手烟草烟雾。它的影响范围很广,有数据显示,每天有3.16亿中国人吸烟,7.4亿人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从老人到妇女、儿童无不受到烟霾的影响。烟草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现已明确的致癌物有69种,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颗粒直径仅为0.35微米至0.45微米,远小于PM2.5颗粒,能够直接到达血液中。《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列出了一系列冰冷的数字:中国每年因烟草疾病死亡者超过100多万,二手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0万。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将超过300万。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一句全民皆知的公益广告语。但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个商务写字楼、商场、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仍然发现有在公共场所进行吸烟的人,控烟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走进北京某写字楼的消防通道,刺鼻的烟味迎面而来,走到三楼的楼梯间内,垃圾桶上还有刚刚熄灭的烟头。“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偷偷地跑到楼道里来吸烟,每次吸烟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保洁员陈阿姨告诉记者,在大厦的公共卫生间里,她也常常发现有人吸烟或被遗落的烟头。

吸烟区让控烟执法难上加难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写字楼、饭店或者旅游景区都会设置专门的吸烟区,有的是开放式的环境,比如阳台、天台等;但也有的仅仅设置在某个房间,或者某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如果达不到100%禁烟,设立五花八门的吸烟区,将使执法难上加难。”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本进表示,当前执法的难点是一些行业在管理上不到位,如餐饮行业因为数量大,其在行业管理上存在大量真空地带,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多,执法的工作量非常大。

前不久,职工赵先生在一家饭店就餐时,大厅内就有顾客吸烟,“我没有自己上前制止,只是叫来了服务员去提醒吸烟的人。”赵先生说,虽然经过提醒,吸烟者灭掉了手中的烟,但随着过了没多久,又有人借着酒劲儿开始吸烟,屡禁不止。

而作为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张小林则表示,“我们的服务员会善意地提醒顾客禁止室内吸烟,但在包间里,仍然有偷偷吸烟的行为,作为提供服务的企业,面对顾客的需求,我们也没有办法。”

王本进称,包间里偷偷吸烟的行为,还有在领导办公室偷偷吸烟的行为。“是下一步最主要和最难抓的地方,也将是最后要攻克的阵地。”

此外,没有责任主体的场所过多,如公交站台和无人管理的老旧居民小区,还有在综合写字楼责任划分不明确的卫生间和楼道等。王本进无奈地表示,“面对这些没有责任主体的场所,我们的执法也是没有效果的。”

北京控烟执法一直持续高强度地开展

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已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罚最高200元。

北京市实行了史上最严厉的控烟条例,在全国开了一个好头,之后在上海、武汉、深圳等城市都有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的出台。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北京从控烟秩序环境的整治以及立法都走到了全国前列。

作为一名执法者,王本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北京市控烟条例实施18个月情况。他告诉记者,“执法以来,并没有像社会各界担心的那样,控烟执法就是三天的热情,我们用实际的数据向大家证明一下这个工作我们一直持续高强度地开展。”

“我们现在北京的执法模式主要是以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管并重,推动落实各方责任。”王本进介绍,在过去的18月时间里,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27.633万人次,共监督检查13.7万户次,发现不合格单位1.15万户次,责令整改1.04万户次,有721家单位被行政处罚,共计罚款200.1万元。共处罚违法吸烟个人2879人,罚款15.065万元。

说起效果,王本进表示,2015年6月1日,统计数据是控烟场所合格率在77%左右;而控烟至2016年11月份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值已经上升到95%左右了。

烟草销售与控烟的博弈仍在继续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和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新广告法实施一周年禁止烟草广告执法观察报告》。《报告》显示,他们通过信息公开申请的方式向18个无烟城市的广告监管部门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看他们对于烟草广告的监管情况,但结果让人略感失望。

“我们问18个城市,你们有没有接到过违法烟草广告的投诉?只有三个城市说接到了关于违法烟草广告的投诉。”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介绍,他们还问了18个城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主动去销售终端检查,结果18个城市只有两个城市进行执法检查了。

此外,《报告》征集到的11个销售终端烟草广告投诉案例中,所有被投诉场所室内张贴、摆放的烟草广告,执法中都被拆除。其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城分局、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武汉市洪山区工商行政管理和质监局在执法文书中,均明确将在销售终端发布烟草广告行为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的违法行为。

虽然,一方面控烟政策的实施初见成效,可另一方面烟草销售与控烟的博弈还在继续。《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指出,警示图形印上烟草包装的改革还遥遥无期。

2015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版基础上,第二次联合发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却仍然没有上图。目前烟草包装上的文字警语共三组轮换,分别为:“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尽早戒烟有益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危害”,“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内产的烟草产品上,均没有警示图案。采访中,也有吸烟者表示,“我曾见过国外烟草商品上的警示图案,的确是触目惊心。”

“中国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知识知晓率是全世界最差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表示,系列研究证明图形方式的健康警示比文字方式更有效,我国的烟盒应该印上图形警示,例如熏黑的肺叶、发焦的牙齿等,有效降低吸烟率。

【呼吁】

国家应尽快出台室内100%禁烟政策

采访中,很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室内100%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将戒烟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健康中国2030”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将成人吸烟率降低到20%。

有人说,北京的控烟一年多了怎么还有人吸烟?对此,王本进表示,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果要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绝不是一次两次执法工作能做到的,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地做这项工作。”

“执法的常态化与执法效果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控烟执法不是一次两次专项执法行动就可以制止的。我们从2015年6月1日以来到现在,开展了十几次专项执法行动。”王本进说,这些行动都需要有各种保障,这些保障包括领导重视,还要有计划有经费有组织有督导检查,要看看各个区到底在这项工作当中开展得怎么样,相关部门有没有按照条例赋予的责任真正落实自己的工作。

□本报记者 王路曼 黄葵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