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值得推广放大
遵守限行规定是每位司机的义务
完善心理服务 为职工注入心理正能量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光抓“内鬼”还不够
路灯13年没亮
期待更多“老教授”改变直播局面
老太找人聊天被骗 暴露精神赡养缺位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心理服务 为职工注入心理正能量

 

42.75%的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42%的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职工职业心理状况不容乐观——这是云南省总工会联合省心理学会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心理问卷调查、团体心理访谈、个别心理咨询等形式得出的结论。受调查的职工共7689名,涵盖建筑、冶金、化工、交通运输、煤炭、铁路等行业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12月18日 《工人日报》)

职工的心理健康,不同于其它疾病,头疼脑热自己就能感觉出来,而心理问题,若不是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难感知自己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尤其是一些心理疾病,如果不提早进行心理干预,极有可能导致负面情绪长期在心里积压,容易诱发焦虑抑郁,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也会影响到家庭,甚至工作岗位的安危。

心理疾病还须心药治。仅靠职工自己的心理调节行不通,这就需要工会搭台、企业唱戏。以云南为例,两年前省总工会就着手启动并推进职工心理服务工作,推动构建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以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站为枢纽,以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工作站为平台,以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为基础的四级职工心理服务网络体系。

当然,有了完备的心理服务网络体系,“主角”不登场,“好戏”就不能上演,这就需要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仅凭自觉,谁都会认为“心理没病”。因此,还需要在宣传上多下功夫,如通过社会购买服务,或者引入志愿者,为广大职工开展“心理大讲堂”、心理辅导等职工心理服务活动。

职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和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有效的平衡家庭、工作、生活、感情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进而履行好家庭职责、岗位职责和社会职责。因此,关注职工心理健康不仅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亟待引起重视。□杨玉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