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迎来职教发展的春天还需多方努力
种田课在校园刨地有形式主义之嫌
推进电子社保 彰显执政为民
注水
查处“天价”救援费 更要防“死灰复燃”
“义务订票”是对农民工实打实的帮助
要用严格执法 终结网络直播乱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田课在校园刨地有形式主义之嫌

 

2016年12月13日,四川成都,随着课间铃声一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们便来到了学校农场边,这次他们的课程不是测量而是种田。在农场的学生们排队领取农具,锄头、镰刀一一尽有,锄地、割草、种菜苗、浇水,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常见,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该校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12月14日中新网)

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般来讲都不会完全清楚农民伯伯种田的全过程,在脑海中的有关种田的知识也大都呈碎片化。所以,一些大学将种田课设置为必修课很有必要。一来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体验一下粮食来之不易,亲身感受“粒粒皆辛苦”。二来增加必要的农业知识,对“三农”有个正面接触的机会,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益处的。三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

所以,大学的种田课应该真正在田间地头上,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亲手去耕耘播种、锄草浇水、施肥收获。

眼下,形式主义在一些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表现,主要表现为内容和形式相脱离,片面追求形式,重过程,轻结果。也许现在是冬季,学校的田地已无法完成播种、浇水、锄草、收获的实践课程,但学生要学分,所以就出现了穿皮靴刨地的场景。

要想克服形式主义,一是在校内树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正气;二是应该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好学生种田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实际操作;三是能够让学生通过种田课获得更多知识,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得学分。□许庆惠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