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垃圾分类, 你真能做到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 你真能做到吗

 

11月1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将在朝阳区等地设立垃圾“分类分质分时”试点,同时还将探索设置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试点,促进居民源头分类。2010年起,北京开始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过去6年,本市以城镇地区分出厨余垃圾为主,推进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系统建设。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垃圾分类已经迎来量变到质变的契机,并将开始升级版。作为城市的一员,垃圾分类,你真能做到吗?

【调查】

家庭垃圾大多随便扔

“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我这个应该是厨余垃圾!”站在楼下新换的垃圾桶前,雷女士拎着垃圾袋思考了几秒钟,将垃圾扔在了最右边的垃圾桶中。

雷女士家住团结湖某小区,在这里居住几十年了,经历了从最初垃圾倒入楼道的垃圾道,到后来垃圾扔在楼外指定位置,以至现在最新更换的分类垃圾桶。

“每天收垃圾的时候,就会想,北京每天得产生多少垃圾啊!一个家庭的垃圾就这么多。”雷女士说,自家在厨房专门设有垃圾桶,厨余垃圾都倒在这里。每次倒垃圾时,也会把厨余垃圾扔进专门的垃圾桶。不过对于水瓶、纸板之类的垃圾,并没有特别分类,都是随有随扔,直接扔进其它垃圾的桶里了。

“以前也卖过废品,但是有一次发现收废品的认为是旧书,就少给了5公斤的分量,觉得他们太黑,就不收集了。”

对于在厨余垃圾的桶内还能看到一些明显的其它垃圾,比如木板、泡沫塑料、锅、水壶甚至皮鞋等,雷女士表示“没法儿说”。

垃圾分类后又被混一起

家住和平里某小区的张先生,早在几年前,家里就被分发了厨余、可回收、其它3个不同用途的垃圾桶,但如今,这三个垃圾桶的用途,张先生已经说不清楚了。

“就是觉得发了几个垃圾桶特别方便,放在不同的地方装垃圾,但是也没特别分类过。比如客厅的垃圾桶,里面就什么都有。”张先生坦言,家人一般都是就近扔垃圾,哪个方便扔哪个,即使想到应该扔进哪个垃圾桶,有时候也懒得多走两步去丢。

与张先生不同,家住门头沟区的王先生每次都自觉在家将垃圾分好类,但令他困惑的是,即使分好类的垃圾,运出小区时也混在了一起。

“亲眼看见过垃圾车把所有桶都倒进去了,全白分了!”王先生有些泄气。

不少居民反映,一些诸如电池、过期药品之类有可能带来比较严重污染后果的垃圾,不知道应该投放何处;而八成新但穿不了的衣物,弃之可惜,留下又没有用,有些人通过小众途径捐赠,绝大多数居民反映并不知道应该丢在何处;此外,虽然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具备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同时也反映真的记不清有些垃圾应当归属哪些种类。

垃圾分类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源头分类,在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物业是垃圾分类回收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分好类的垃圾基本上是在小区内直接混装上车,到分布在城市不同位置的垃圾转运站进行二次分类,再运往处理地点。

而在已有运营模式上建立起的垃圾分类,涉及现实的利益关系。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原本投入的设备、人员成本就比以往高,加之长久以来形成的进入社区收废品要向物业缴纳管理费的运行模式,使垃圾分类的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本市还建立了一支“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但由于各种原因,应征上岗的人并不多。

【探索】

推广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一个矿泉水瓶子,5个积分;一公斤报纸,100个积分。早上,马女士上班前拎出一捆报纸、一大包饮料瓶,在小区指定地点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再生资源回收柜里,就获得了相应积分,积分到达一定数额,不但可以兑换购物卡、手机充值卡,积攒到一定分数干脆就能直接拿到现金。

去年12月12日,北京环卫集团在方庄社区启动了“垃圾智慧分类模式”,通过二维码应用绑定住户信息,与居民身份建立起对应关系,尝试以较低的成本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奖励,由此提高了前端回收网络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合一”规范化运营,即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两种类别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

启动将近一年,这一模式推进得怎么样了?北京环卫集团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辉告诉记者,今年4月,环卫集团对设备和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已经进入了丰台、房山、海淀、朝阳、大兴、通州、西城,石景山等8个区,近200个小区。

“前期零星点比较多,现在将在朝阳区的安贞街道、小关街道,西城,通州大范围铺开,年底能新增1000多个回收柜。”李朝辉说。

新的回收柜外面更好看,防盗性能也更好,保证居民打好包的衣物等废品不会被偷盗。

“在运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人为的破坏现象,比如:故意破坏箱体、偷盗再生资源、向回收柜里倾倒脏东西等,我们工人及时维护清理,后来这些现象就减少了。”李朝辉说。

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的启动,通过社区宣传、上门回收、专人服务、积分兑换、行为奖励等方式,垃圾分类回收还是取得了效果。

今年4月以来,环卫集团通过新的回收模式,已累积近4万用户,换出近1.8亿积分。回收的物品里,纸板和瓶子比较多,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2000多吨。

“每个小区开展的时间不一样,有的达到了七个月,有的可能刚刚两三个月。”李朝辉说。

在劲松中社区,由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推行的“绿馨小屋”在每天的上下班会迎来一个“小高峰”,一些白领、学生从家里拎出废纸张、塑料和玻璃等垃圾,到这里换积分。

这里是北京市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垃圾分时、分质、分类回收的小区。“目前我们也是在升级软件,垃圾分类在劲松中社区可以说已经比较根深蒂固了,接下来就是分时分段收集,这个要等到软件升级完成,力争明年实现吧。”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震说。

所谓分时分段收集垃圾,主要是指在指定时间内,有专人到楼门口收集厨余等垃圾,在楼门口能看到收集员和专门的垃圾回收设施,同时绿馨小屋继续运营。

“比如在废纸、瓶子的基础上,增加厨余垃圾换积分。假设我们在某一天的6点到8点半,有移动收集车流动收集专门的垃圾,这个时间扔垃圾可以换积分,就可以增加这一类垃圾的回收量。”李震说。

【前景】

投入更多精力开展宣传

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呢?

“就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做了许多基础工作,铺开了一个面,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经历了一个认知过程,现在具备了从面到点转换的条件。垃圾分类推进难,还是咱们倒垃圾成本太低导致的。”李震认为,老百姓出家门就能倾倒垃圾,是成本低的表现之一。在日本,不同类别的垃圾要在指定时段放到指定地点,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有地方倒垃圾。同时,我们一些老旧小区、经济适用房小区的设备设施实际情况,造成推进垃圾分时、分质、分段回收也有困难。

李朝辉认为,虽然大家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真正做到正确分类和精准投递的不多。

“在我们的运营过程中,基层政府比较支持、居民也比较支持,大家都很认可这种收集模式,但是做到正确分类和精准投递的不多。而且目前主要依赖积分换购这种物质奖励的形式支撑,下一步我们会积极探索更合理的运营模式。”李朝辉说,“另外通过摸索我们发现,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居民展开宣教,从垃圾分类的源头抓起。”今年,环卫集团就垃圾分类开展了500多场社区活动,有一支专门负责宣传的队伍,每天进入到不同的社区宣讲垃圾分类。

本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升级

北京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共开展了3759个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试点,覆盖有物业管理小区的80%,同时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包括分布在16区的22个分拣中心、4700多个规范回收站点,年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500万吨。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垃圾分类已经迎来量变到质变的契机,并将开始升级版。按照国家层面和北京市层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本市正开始着力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促进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接,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从注重过程管理转变为注重效果管理、从以系统建设为重点转变为以提高分类效果为重点。具体是以“资源回收、干湿分开”为抓手,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为主,通过减水、减重、分出厨余垃圾等方式实现社区就地减量,根据区域范围设置固定收集点,或采用社区网络终端(APP)、电话预约上门回收等方式,推进专业化作业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化计量统计。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