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丰台工商分局 查处假冒“西湖龙井”
旅行的意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行的意义
—— 让孩子在旅行中快乐成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育儿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都会找机会带孩子去旅行,希望孩子在旅行中不断成长。但也有家长表示“带娃出行太麻烦”,虽然期待一场“亲子游”,但却无法真正付诸于行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喜欢带娃旅行的宝爸宝妈以及儿童心理学专家,谈一谈他们如何看待带着孩子去旅行的意义,以及带娃出行的一些小建议。

【旅行故事】

“出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讲述者:林晓春 今年四岁的女儿从两岁开始旅行

采访中,很多家长都有“带着孩子出行太麻烦”的困扰,所以干脆选择呆在家里,给孩子一个相对熟悉和封闭的环境。而四岁女孩“朵朵”的妈妈林晓春则不这样认为,她说,“只要做足准备工作,其实出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32岁的林晓春告诉记者,从孩子刚满两岁开始,她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次的“亲子游”,其实,对于担心带着孩子出行很麻烦的困扰,林晓春在第一次出行前也有,“两岁时候的朵朵需要带的东西很多,纸尿裤、奶粉、足够换洗的衣服等等。”林晓春说,第一次出行,他们带了很多行李,但经过五天的旅行后,林晓春发现,很多行李都是根本用不到的,于是在第二次出行的时候,她学会了精简行李。

说起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林晓春建议,“带着孩子出行,所有的行程都应该尽量配合孩子的作息习惯,所以不管是机票、酒店的预订,还是旅行节奏,都要十分注意。”当然,带娃旅行不仅仅是对家长的考验,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除了家长的准备工作外,林晓春还会让女儿做好旅行准备,并引导女儿对旅行有所期待。“就拿上个月去上海的旅行来说,我在出发前就会告诉朵朵,旅行中会遇到妈妈同学的孩子苏溪,然后会跟苏溪一起到迪斯尼儿童乐园看到米老鼠和唐老鸭。”

林晓春告诉记者,这样以来,朵朵会十分期待见到小伙伴,并主动带自己的玩具给朋友当礼物。

林晓春说,“从心理上迈出带娃旅行这一步,之后的旅行准备起来就会越来越顺手。”

让孩子敞开怀抱认识世界

讲述者:孙立阳 今年八岁的儿子从四岁开始旅行

孙立阳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拥有四年旅行经验的“超级驴友”了,“四年来,我曾带孩子去过很多地方,山东、浙江、云南、贵州等地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孙立阳告诉记者,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旅行的目的主要以玩为主,让孩子感知大自然和小动物,等孩子长大上了小学,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就多以名胜古迹为主。

面对不同的风土人情,甚至美食,孙立阳总是能讲出很多投其所好的小故事给儿子听,带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世界。“小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所以旅行可以填补这些好奇心。”孙立阳告诉记者,在他家的书房里有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每次旅行回来,他都和孩子一起记录下旅行目的地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事物。

孙立阳还鼓励孩子写旅行日记,“当然,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些日记写了什么。”孙立阳说,让人欣慰的是,几年的旅行下来,他明显发现儿子的见识多于同龄孩子。与此同时,因为旅行在外需要与陌生人沟通和交流,这竟然成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场,孙立阳得意地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人际交往也越来越恰当,俨然是一个‘小大人’。”

对于带娃旅行这件事,孙立阳的建议是,带小于16岁的孩子旅行最好不跟旅行团,放慢节奏的自由行,让孩子可以充分休息,有时间消化一路所学,不至于对旅行产生疲惫感。

正确认识孩子的“不听话”

讲述者:肖旭 今年五岁的儿子从四岁开始旅行

当然,不是所有带娃旅行都会十分顺利。旅行中,很多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饮食不适应,变得比在家中还淘气,或者产生“叛逆心理”,变得不“听话”等等。

年轻妈妈肖旭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次带儿子远途旅行是去云南,面对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孩子表现得很兴奋,不知疲惫地到处跑来跑去。”肖旭说,“那真是一次糟糕的旅行,我几乎都被孩子牵着鼻子跑,根本没有达到原计划的休闲意义。”

淘气、不听话、叛逆等表现,让肖旭一度十分后悔带孩子出去旅行,甚至在旅行中对孩子大发脾气。“后来,我咨询了亲子教育的老师,才了解到孩子这些不听话,都是源于过度兴奋,而作为家长,我没有及时有效地正确引导。”肖旭告诉记者,有了一次“不知所措”的旅行经验后,她开始看书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很多幼儿教育方法,并学习了一些儿童心理学,方便下一次旅行不至于让孩子再次“失控”。

“孩子的‘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了,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和引导,不要一味地责怪和发脾气。”肖旭说,旅行中耐心的沟通可以有效加强亲子关系的亲密度,而父母的悉心聆听,一定可以发现孩子成长的惊喜。

【育儿专家建议】

记得把“旅行的

意义”带回家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旅行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这一点,拥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王艳丽非常认同。同时,她也提醒家长,“带孩子外出旅行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旅行计划。而在旅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引导,切勿将旅行教育变成亲子负担。”

王艳丽拥有三家儿童教育、亲子咨询的工作室,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和儿童心理学知识,同时,她也是一个12岁女孩的母亲,对于很多家长提到的亲子旅行所遇到的难题,王艳丽感同身受,“面对亲子教育问题,家长之所以感到非常困扰,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应对方法,缺少教育经验而已。”

王艳丽听了讲述者的旅行故事后表示,“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亲子旅行的意义,而我想说的是,请记得把‘旅行的意义’带回家。”

王艳丽介绍,在以往的咨询中,她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旅行时很高兴,但旅行回来,到了原本熟悉的环境,一切又都归零了。”对于这样的现象,王艳丽表示很正常。

“旅行的新鲜感确实是有‘保质期’的,而如何延长保质期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王艳丽说,比如林晓春通过旅行交朋友的方式,吸引孩子的兴趣,这种方式就很好,建议小伙伴之间要长期保持联系;而孙立阳引导孩子用地图记录旅行故事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建议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一点,引导孩子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旅行教育的重点词汇在教育,而教育又贵在持续性,王艳丽表示,“把旅行的意义带回家,把旅行中学习到的亲子互动、耐心沟通以及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公益心’统统带回到原来的生活中,才会真正达到教育的意义。”

□本报记者 王路曼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