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季膏方进补有讲究
减少电脑辐射用六法
家有“熊孩子” 该如何进行性格培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膏方进补有讲究

 

随着养生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中医“治未病”的魅力。冬令来临,“膏方热”又开始迅速升温。“宁要一料膏方,不要金玉车装”“冬令进补,来春打虎”……昔日宫廷里厚爱的养生膏方,如今正日渐成为普通百姓热捧的一种养生保健时尚风潮,但“膏方进补”有很多讲究。

“滥医”充数 辨别需用心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指中医传统八种剂型膏、丹、丸、散、汤、酒、露、锭之一,包括内服膏方和外用膏方。膏方一般由30~50味药材组成,一付好的膏滋煎煮出来需要十多个小时。除了对药材质量和加工过程严格控制,医生选择膏方用药和药材配伍的方法也很重要。据专家介绍,由于膏方组成不仅药味众多,而且用量也大,一般是临床中草药处方的五六倍,甚或十倍。正如近代中医名家秦伯未所称:“膏方服时既久,其制势须扩大,大抵每方平均以三十药为准。”开膏方,对医生选方识证的水平要求非常高。没有经过系统中医训练,不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积累的医生,很难开好一个膏方。

如今,膏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与此对应的却是,目前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受利益驱使,不少普通门诊医生也一窝蜂地开起膏方来,“膏方专家”众多,许多其实是滥竽充数。

膏方是在“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养生与医疗相结合、个体化诊疗和共性化规律相结合的一种中医药干预手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应从学术角度对膏方进行研究和拓展,而不能完全将膏方当做医疗机构、药店的经济增长点。把膏方热推向正确轨道的关键在于临床中医的处方水平,系统掌握膏方知识,提高中医师临床辨证施治与处方水平,才是膏方疗效的重要保证。

质量参差 选择应谨慎

据介绍,膏方的制作程序非常精细复杂,一般要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凉膏5个阶段,一环出错都会影响膏方质量,甚至前功尽弃。从最初煎煮到最后成稠状药膏,水分要浓缩约40倍,这样药材的精华才能全集中在膏方里。目前,膏方制作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也多是手工传统熬制,其制作的质量多取决于熬制人员的水平。特别是收膏阶段,不同人员收膏水平差别很大,而收膏又恰恰是膏方质量的核心。因此,制作膏方应选择制作环境良好、有制作流程与标准工艺的单位进行加工,这样才能保证膏方质量。而现在很多药店或医院都开始用高压锅“煎药器”来制作膏方,这种流水线似的操作,因为时间缩短、使用不恰当的煎煮容器或使用的药材质量不达标,制作出来的膏方效果和安全性都让人担心。

临床上,中医专家常根据保健对象的不同体质、不同症状,通过辨证施治,在古代名方基础上灵活加减,开具处方,实现一人一方、一方一膏,既体现个体化治疗特征,也彰显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多变的特性。但需注意的是,如果纯粹片面强调一人一方或将一人一膏神秘化,一些唯利是图的不良医生会借此钻空子,一味极端地引导患者追求开大方和贵药。事实上,临床中“辨证施治”原则下的成膏方和“因人制宜”原则下的个体膏方都是有效的,不可偏执其一。人们最好选择信誉度高的中医老药号、医院配制膏方。

辨证论治 进补忌盲目

眼下,从南方到北方,“膏方热”很是流行,甚至出现一年四季吃膏方、一家人同服一料膏方的现象。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膏方能进补,却不可盲目滥补。

膏方并不完全等于补药,其中,既有以补为主的膏药,也有以治病祛邪为主的膏方。即使是进补膏方,其组成虽多以补益药为主,也不是补药的盲目堆砌。中医讲是药三分毒,补药并非人人都能服用,服不对症,反而滞留邪气,因此选择膏方进补时一定要辨证论治,通补兼施,顾护胃气。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膏方养生。因膏方药味众多、功效复杂、服用时间长,若服用不当,还会出现便秘、腹泄、咳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建议婴幼儿、孕产妇、疾病进展期,一般不要服用膏方。服用膏方时,若出现以上不良反应,须立即停用或减少用量。

进补膏方,一般在冬季服用,以顺应冬季闭藏之气,其他调理养生膏方,则根据病情、体质、四季酌情用之。一般来说,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成人每日早晨空腹先服一汤匙,约10~15克,如果消化功能正常,1周后改为1天服2次,即早晨起床后与晚上睡前1小时,各空腹服用1次。

膏方进补也强调辨证论治。中医界素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说法,这是因为膏方的配制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将调理、治疗、康复相结合,不同的膏方各有其不同的适应人群。因此,选择膏方进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为自己“量身定制”。所谓“价格越贵的膏方越补”“人人都能用膏方”“全家合用一张方”等都是认识误区,只有对症的膏方才是最好的。

□赵 燕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