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睡8年沙发 只为照顾抑郁症老岳父
“持之以恒”+“创新” 在养老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之以恒”+“创新” 在养老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郭云
行业助老之星
 

朝阳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多年来以完善街道养老服务体系为主,竭力提供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受到社区居民和上级单位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中心工作人员郭云多年如一日地带领“一班人”勤奋工作,努力奋斗。从部队转业到服务奥运,郭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养老工作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党员,她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秉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在服务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将养老助老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她时时不忘创新养老工作,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成了一名敬老之星。

从部队转业后,郭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信息员从事胡同整治工作,并在奥运会后来到了朝阳区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开始接触养老工作。郭云此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养老工作联系在一起。刚到中心看到只有三四位临时工就像看摊儿似的工作状态时,更是让她心里一下“拔凉拔凉的”。“站在门口,看着库房似的办公室,以及工作人员散漫的工作状态,跟我原来在部队里的感觉天壤之别,看到那个局面心里挺凉的,难道我一辈子就守在胡同里吗?”郭云说。

在郭云摇摆不定的时候,她一直信奉的格言“有为才有位”成为了她的支撑。当时中心一穷二白,就连到东城区图书馆拉书都要靠他们自己骑着三轮车去拉。不过在郭云看来,“你想让别人关注你的工作一定要靠自己干。”

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非常琐碎而且并没有一个工作主题,用郭云的话说就是“街道办公室有什么事,就派给我们,我们跟着干。”2009年10月市里推行居家养老补贴政策,让郭云的工作迎来了转机。这项政策由民政科审核落实,并由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服务,这让郭云觉得“这就是体现我们社区服务中心价值的工作。”

不过对于养老服务,郭云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单单是建“15分钟小餐桌”解决老人吃饭这样的小问题,也成了他们必须挑战的大难题。“我和同事在辖区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小餐桌的供应商,对方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以为我们是骗子。”郭云尴尬地笑着说。从死磕到讲究方式方法,一路上的实践让郭云慢慢成长,“我们跟各个居委会打招呼,让居委会去推荐服务机构和网点。此外,我们做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胸牌,告诉对方我们是街道办事处的人员 。这样正规一些也让对方更容易接待我们。”就这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餐、小修小补、理发、综合维修、通过几个月的时间,社区服务中心便把地区一些基础的服务商梳理上来。

随着市里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以及社会逐渐对此加强了认知,服务中心的供应商从开始没得可选,到后来可以优中取优。这时候郭云便成了把关人。郭云提出对供应商进行规范化、模式化管理,要求每年与服务商进行签约,通过规范化合同规定服务质量,响应时间、违约赔偿以及落实情况,并由律师共同参与合同的编写。此外,老人来电要求的所有服务都有记录,并成为一套很有效的档案。这种管理模式后来也成为了东城区其他街道的模板。

如今面对辖区老人寿命的延长,要求郭云的工作重心从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向康复和理疗进行转变。建立社区“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打尖歇脚以及普惠老人的文化活动;构建信息员、巡视员、宣讲员、护理员这“四员服务”,为地区特困空巢两类人群解决后顾之忧;为每位老人建立一本自己的册子和一个档案,实行精准化服务……郭云的创新养老工作之路从未间断。

虽然郭云的工作并不能尽善尽美,被误解、受委屈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但对于养老工作,郭云从来不忘初心。“每每入户深入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非常困难的局面,我觉得即便不是专业做这方面工作的人都会想搭一把手;另一方面,做养老工作困难的确很多,有位老人曾告诉我,‘种庄稼要怕拉拉蛄叫那就别种庄稼了。如果你连克服这点困难的信心都没有,说明你做的工作不够好。’我觉得这些老人给我的善意劝慰,不管对我的工作还是对我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帮助。正是他们对我的支持,让我遇到困难仍然有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念。”

□本报记者 于彧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