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市场呼唤康复护理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呼唤康复护理师

 

提到康复医学或许会有不少人感到陌生,作为医学中的一项内容,它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列,在特殊儿童康复,以及重伤、残疾人护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上的病伤残人群需要大量专业的康复护理师,提供科学的康复服务。不过,目前全国乃至北京,都面临康复护理师短缺的局面。

【现状】

患者有需求 康复护理师队伍奇缺

“居然还有康复护理师,确实没听说过,估计还是因为康复护理师队伍人员太少啦。”说到康复护理的话题,家住洋桥的王萍说。王萍的丈夫2005年突发脑溢血,虽然抢救及时但是还是留下不少后遗症。

“其实,专业护理对于病人的恢复太重要啦。”王萍回忆,丈夫生病后翻身、吃饭、上厕所都成为特别困难的事。“当时,病房也有护士。但是她们只是负责输液、发药这些工作,而关于脑出血后遗症病人的护理,并没有特别关照。通常患者家属如果忙不过来,大多会考虑找护工帮忙。”王萍说。

在丈夫住院的6个月中,王萍仅仅是在急性发病期的一个月中,雇佣了一位护工。“也是实在倒不过来,才用的护工。一个月3000元。我丈夫很胖,开始还是半昏迷,后来清醒后因为左侧肢体都不能动,而且肌张力特别的大,照顾起来困难特别多。翻身我还可以,但是到后来,扶坐起来、抱到轮椅上、还有上厕所,我和女儿两个人都抱不动啊!”

虽然有护工帮忙,但是王萍却发现,这个有把子力气的护工却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比如,怎么喂水、喂药,几小时翻身等等,她都不是太专业。我只能在护士不忙的时候,再请教护士。但是一个护士要对应那么多病人,她们也忙不过来。”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护士人数2012年底达到近250万人,三级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达到1∶1.48,二级医院达到1∶1.27,而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要达到286万,全国医护比达到1∶1至1∶1.2。

“本身护士数量就不足,就别提康复护理专业了,更是处在短缺的阶段。”家住六里桥的赵强父亲也曾患过脑出血。“我父亲当时住的医院,都是有专业的护工。他们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培训。虽然有一定保障,但是专业性并不强。要是有专业的康复护理师,对于患者、家属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认识有模糊 护士护工代替不了康复护理师

采访中,不少人像王萍和赵强一样,呼吁能够有更多的康复护理师,带来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对于康复护理师这个职业还有些人并不了解,甚至有人还会将其和护工搞混。

“我觉得想要这个职业得到发展,还需要学校、医院、社会、政府共同完成。”赵强说,“要想有更多的康复护理师出现,首先要有相应的培训机构来培养这些人才。此外,还要有对于这个职业的相应规划设计。”

据了解,本市各护理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康复护理专业。目前,从业的康复护理师大部分学的是护理专业,工作后经过一定培训,转为康复护理工作。而关于培训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护理协会、专业委员会、医院等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强,但是知识理解掌握方面有限。另外一类是更加系统全面的专科培训,培训时间长,但很多省市未普及,涉及人员有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护士长申红梅参与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学习内容很深刻,给了我很大启发。把我以前学到的一些零散的知识都理顺了,系统化了。”申红梅表示,今年7月到9月,她进行了两个半月的专业学习,其中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一个半月的实习操作。“讲课的全部都是业内‘大咖’,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申红梅告诉记者,她1990年从学校毕业就来到北康工作。最初就是做普通护士,直到2003年,医院成立脊柱脊髓损伤外科,她跟随一位国家级老专家学习,才开始有了康复的理念。

“这些年,我虽然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但是没有培训中那么细致。”申红梅说,“比如,间歇性导尿,以前也会注意手法,要轻柔,但是经过专业学习后,我就知道还要填写饮水排尿日记,教病患进行意念控制,这样就可以更加合理的制定护理计划。”

“很琐碎,但是效果却很明显,患者和家属们都反映不错。”同样参加了这一培训的老年康复中心护士长白晋峰告诉记者,由于老人组织机体的退化,吃饭时,误吸食物会引起肺炎。此次学习后,他会对有饮食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吃什么东西有什么技巧。“经过我的指导,已经有两位老人拔掉了胃管,出院了。”白晋峰自豪地说。

【破解】

技能比赛 提升行业关注度

在康复护理师的梯队培养和建设上,除了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培养机构,一些技能比赛的设置,也在另一个侧面给予相关人员一个晋升的渠道。“我觉得,不久前举行的康复护理师大赛也是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好方法。”白晋峰由衷地表示。

白晋峰提到的这次比赛,是今年7月开赛的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康复护理师大赛。据了解,这是这一专业首次举行市级层面的比赛。大赛为期3个月,吸引了全市60家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的500余名选手报名参加。其中,不乏来自北医三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院等知名医院及康复机构的护理师。

为了提升参赛选手的专业水平,初赛前,大赛承办方北京康复医院还组织了两期免费培训活动,为选手们进行理论和实操考试指导。“有些护士说,我已经是老年康复中心的护士长了,而且还经过了专业培训,没有必要再参加这个比赛了。”白晋峰说,“但是我希望通过参加比赛、认真复习的实际行动,给我们的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一些触动。”

2013年之前,白晋峰一直在ICU病房做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危重病人。那时候,他觉得,只要把病人救活就行,康复可有可无。之后,他接触到康复护理才感受到,有时候,病人被救活了,但是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很低。“我觉得,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他说。

白晋峰认为,大赛不仅提高了康复护理师的专业水平,而且还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我们现有的康复护理师大多不是在学校培养的,而是在临床上转过来的。可是这些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康复护理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样,他们才可能感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再用心学习,就会学的比较好了。”

【建议】

源头培养 尽早设置相关专业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北京要远远落后于南方。”一位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他解释说,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病患对于康复护理方面需求大,当地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所以南方一些城市发展较快。对比来看,北京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他表示,北京护理协会已经发展了14个专科护士,涉及ICU、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糖尿病等,但是却没有康复专科护士认证。

“我们现在是从零开始普及和宣传。”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太重视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三甲医院,手术做完了,急性期处理了,就让病患出院了,没有时间和精力涉及康复。另外,还经常有人将康复护理和护工联系起来。这些认知方面的偏差,也影响了康复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大医院也在提高康复护理方面的认识,但是更多的还局限于骨科和神经科。“其他科室还差得很远。比如,心脏康复、胃肠康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说。

“想要培养康复护理人才,首先要进行理念和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康复护理,以及它的意义。其次,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护士学校应该更早的设置康复护理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专业人员。最后,就是广泛开展康复护理专业的专科培训和认证。”他说。

他透露,协和护理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参加了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康复护理师大赛,因为这所学校有可能会设置康复护理专业。“开这个专业是好事,但是最好要有一套国家认可的统一教材,但是目前这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他表示,相关专业学会目前正在酝酿举办全国性的康复护理师大赛。他建议,可以从更多形式和层面上开展比赛,比如学生、专科护士层面,这样才可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优秀人才。

□本报记者 盛丽 陈曦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