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一种美丽 叫坚守
教师节忆恩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节忆恩师

 

教师节到来之前,同学们在群里号召着,要去看看赵老师,并相互监督,一个都不许少,全班到齐,像小时候一样,等老师点名,喊“到”,再听一次老师讲课。

赵老师是我们小学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班到六年级小学毕业,而我们那届学生,创下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历史之最,那就是我们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没有一个辍学的学生。在当时,农村孩子的辍学比例很高,一是农村不注重文化教育,靠天吃饭种地为生的老农民觉得识几个眼前字,能写自己名字,会认得男女厕所就行了。终究要靠劳动吃饭,从不幻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再就是那时的农村太穷,连最廉价的学费书本费都交不起,于是形成了一大批辍学的孩子。有的一届学生,开学时全班五六十个,到了六年级,就剩下二十几个。我们班三十五个学生,到毕业时,一个都没少。这源于赵老师的不懈努力,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一定要读书,一个都不能少。

上学那会儿,温艳君全班倒数第一,家里母亲多病,父亲常年打工在外。五年级时,家里供不起,他母亲就决定让他辍学务农,他也下了决心不再来上学,总觉得自己也没啥出息,还不如早点劳动,缓解一下父母的生活压力。他辍学那天,老师例行点名,喊到他时,同桌告诉老师,温艳君不来上学了。老师愣愣的发呆了很久,放下书本找来代课的老师,自己步行十几里到温艳君家。一边和温艳君母亲唠着家常,一边夸温艳君虽然功课不是特别好,可是有体育天赋,每年乡里长跑比赛都第一,让孩子一辈子当农民太可惜了,再苦,也就坚持几年,也许会改变孩子一辈子。温艳君妈妈流出眼泪说,“谁愿意让孩子吃苦呀,这不是没办法吗,家里实在掏不出学费。”后来,温艳君来上学了,是赵老师用自己的工资垫付了温艳君的学费。

六年级小升初考试前,好多女生都哭了,因为三个学校并校考试,成绩优异者升入乡里中学,竞争很强,成绩差的会留级,留级意味着家里不可能再供他们多读一年书了。赵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孩子们,学习差,底子薄,这是事实,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这些都不是问题。看你们读书的决心有多大,老天就给你们开多宽的路,咱们一起努力,一个都不能少的考上中学,赵老师拼了一身力量,也要把你们送出去。”

那年,我们进行了魔鬼式的复习,全校都放学了,我们还在做模拟卷子,赵老师家五墒地的大豆正是除草用人的时候,他每天把自己泡在我们中间,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赵老师的爱人一次次的找到学校,含着泪被赵老师撵走。那年,他家的庄稼减产过半,豆子在一人多高的荆棘里面结很少的豆荚,而我们却一个不少地考上了中学,还有几个闯进了前十名,让很多学校都大跌眼镜,也创造了全班留级率为零的纪录。

转眼二十年了,我们要回去看老师,没有他当初的坚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生,是他用自己的身躯,在荆棘中铺了一条路出来,这次我们还是老规矩,一个都不能少,去等赵老师点名,我们回答:“到”。

□依米 文/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