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阳诸葛庐
河北乡村旅游 成环首都“致富引擎”
上海在纽约举行推介会 发布虚拟现实宣传片
中汤互免签证 将激发中国游客赴汤热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阳诸葛庐

 

随文联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采风,第一站去的就是南阳。

南阳,古代也叫南都,称都,足见其当年的繁华。李白“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就取名曰:《南都行》;刘禹锡《陋室铭》和 诸葛亮《出师表》则直接带出了南阳二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到了南阳自然应该到“诸葛庐”去一趟,也算是不枉此行吧。

印象中,卧龙岗上的那个让刘备哥儿几个跑了好几趟的“茅庐”应该是破败不堪的样子,最起码有一种历史的陈旧感。比如几间草舍,一抹竹林,数亩耕地,再伴上一口老井……如此而已。但到了那儿一看,原来竟又是一处恢弘的武侯祠,好像比成都的那个武侯祠还要磅礴,还要有气势。

有天晚上吃饭,南阳电视台一名记者和我同桌,他拿了一瓶酒,跟我同饮,三杯下肚,我借着酒劲儿对他说,南阳既是孔明躬耕之地,斯时“臣本布衣”,叫诸葛庐岂不更好?何必非要凑武侯祠仨字儿的热闹呢?他听了之后,连说此话有理。

武侯祠占地面积不小,有十二万平方米。一下车,迎面就是一座高台阶,上面伫立着花岗岩牌坊,正中四个榜书大字:

千古人龙。

两边镌刻着一副楹联:

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

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庄严肃穆之中。仿佛不是游览,而是前来凭吊。

第二道牌坊写的是“三顾坊”仨字。过三顾坊再往里,是武侯祠的正门,匾额上的字与成都武侯祠一样,也是郭沫若所题,只是不知道当年郭沫若的字是给谁写的,是成都还是南阳?

武侯祠右侧是一庭院,庭院后面是“三顾堂”,“三顾堂”有刘备拜见孔明的塑像,旁边有侍童站立。

头两年,在网上看见不少争论文章,焦点是诸葛孔明出山之前到底在何处隐居,文章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打得热窑似的,细捋,两种说法:一个说诸葛隐居在南阳,一个说在襄阳,双方都拿“隆中对”说事儿,碰巧,两地又都有地名叫隆中。南阳的证据是《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阳的证据是《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诸葛亮从父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荆州,谁都知道,就是现在的襄阳,所以……还有论者引用《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意思是说,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具体的地方在邓县,邓县属南阳郡管辖,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云云。还有人翻阅《水经注》《水经注笺》《水经注集释订伪》以及《李太白诗集注》《笺注杜诗》《山谷内集诗注》《怀麓堂集》等等一大堆典籍,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好像不把功名奕世的诸葛孔明拉上就对不起八辈儿祖宗。

有这个必要吗?

事实上,“两阳”之争并非始于今日,武侯祠里就有一副清人顾嘉衡写的楹联即可为证,曰: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顾嘉衡是湖北人,时任南阳知府。故乡人,为官地,背着抱着一样沉,取个中庸,实在是明智之举。五九年,胡耀邦到南阳视察,看到此联儿大加赞赏,欣赏之余据此另拟一联,云: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国家,何必争多得少得。

武侯祠里有不少廊壁上镶嵌了楹联和匾额。刻工细腻讲究,字体隽永而潇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是抗金名将岳飞抄录的《出师表》,那字体,恣意放纵,横拖竖抹,无不显出飘逸洒脱,奔放淋漓的风格。岳飞是一代武将,书法至此,足见他背后的功夫和难比的天资。他的字就是搁在今天,也令吾辈啧啧称赞。

杜甫写成都武侯祠,首联说:“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其实南阳武侯祠也一样:丛竹飒飒,松柏森森。它的建筑格局颇为婉转盘桓,幽雅肃穆,其意境如诗如画,是个很不错的去处。

和南阳人聊天儿,感觉他们多为智圣诸葛孔明曾“躬耕”于此而感到骄傲,同样让他们骄傲的还有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

□乔健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