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念姥姥
离 家 的 日 子
■征稿启事
老徐主任二三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姥姥

 

我大约两三岁时开始记事。姥姥是我印象里认识的第一位女性。姥姥的淳朴、善良和坚强,给了我终身的影响。

那时,姥姥家在西城区宫门口往北的翠花横街留题胡同8号。那是一个不规则的大四合院,住着9户人家。姥姥家在院东北角一间平房里。

姥姥一辈子没参加过工作,姥爷去世早,她就含辛茹苦地拉扯我妈我舅6个孩子,一直没再嫁人。到有了我们,那时我爸在北京列车段当列车长跑车,我妈在首钢公司当化验员,姥姥就大包大揽,全方位照料我们几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姥姥是出色的烹饪家,做得一手地道的老北京饭菜。像米粉肉、炒雪里红、脂油包等,我们都百吃不厌;姥姥用茴香馅蒸的“小老鼠”、用“灯笼红”圆萝卜馅包的饺子,更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姥姥不挣钱,而花钱却从不计划。我们的经济来源靠我爸妈每月送来;还有几个姨、大舅寄钱来。“8号院赵奶奶——拿戳儿!”邮递员一声喊,喜从天降,我们从姥姥手里接过她老人家的名章,飞出屋去,到大院门口取回汇款单。我们知道我们的节日到了!

从邮局支回钱来,姥姥马上吩咐:“去,买好吃的,买白面、买点心、买肉!”除了主食还买副食品和水果,买熏豆腐干、买冻得硬邦邦的大柿子,回来搁在盆里放上自来水拔出一层冰壳来吃。不几天钱就花光了,我们又回到了“旧社会”,顿顿窝头咸菜。每月过一回年,每月也得拿出许多天来忆苦思甜。

姥姥人缘极好,和街坊们处得和谐融洽。她在房前空地上种了一架葡萄。等到中秋节前葡萄熟了,飘着玫瑰花味儿的清香,姥姥就组织我们登上高椅,一串串剪下来,摆放在大搪瓷盘子里,挨家挨户送给同院儿的人们,然后才让孩子们解馋。

姥姥勤快,打扫院子不分你家我家,左邻右舍的台阶、过道、犄角旮旯,她都一并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我们稍大了一些,洒扫庭除这“重任”就“转包”到我们一群孩子身上,虽远达不到姥姥那样的保洁标准,却传承了与邻为善的美德。

7岁那年,我在北京铁二小上学了。学校就在西城区青少年体校附近,要走约20多分钟路程。姥姥从此搁浅了她清晨的“回笼觉”乃至晌午的午休,天天盯着提前做饭,打整我上学。放学回来,姥姥家又成了我们的学习小组,三四个同学趴在姥姥那张破旧的小地桌上,学司马光砸缸、学小明和小红共买了6支铅笔……姥姥把洗好的满满一盘海棠果放到小地桌旁,边纳鞋底,边用慈祥的目光爱抚着我们……

40多年过去了,那位身穿蓝色斜襟布褂、梳纂儿、背有些驼,一向操劳忙碌,一生无怨无悔的外祖母的品格及形象,永恒地铭刻在我心中。

□张翔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