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掌声、喝彩……近日,由首农集团三元种业公司党委主办,办公室、工会、组织部、共青团共同承办的“追梦种业 记录感动”微电影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顺利举行。首次接触微电影的“放牛娃”“猪倌”摇身一变成为了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亲切之余,他们的作品更是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喜爱和感动。
最“牛”制片方:从零开始拍出12部影片
本次大赛历经4个月的筹备和组织,大赛组委会共征集到了20部微电影参赛作品,经过评审,有6部影片入围决赛。
由于三元种业旗下首农畜牧在人员、资产等方面在企业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也成为了此次微电影比赛的参赛“大户”,共推选了12部微电影作品参赛。尽管如此,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双福却表示,参赛过程中,“差点放弃”。
“完全就是从零开始,剧本还好说,有点文字功底就能完成,但是再推进就难了。比如,如何分镜头,用几个机位拍摄,一个重要场景如何表现,我们完全不知道。”刘双福说。
此前,种业开办了微电影培训班,为大家讲解基本知识,但是刘双福却觉得“不解渴”。“我们参与人数多,大概有40多人,还有一些是外埠职工,所以我们想自己也搞一次培训。”
剧本写作、摄影摄像、后期制作,首农畜牧从文化公司请来专业老师,为大家进行指导,外埠职工则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参与。另外,他们还组织了一个微信群,供大家随时交流。“大家白天手头都有不少工作,职工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我经常看到他们深夜还在讨论拍摄问题。”刘双福说。
有的剧组,炎炎夏日下拍摄,差点中暑;有的摄像师,脚穿雨鞋在牛场拍摄,因为鞋码不合适,脚趾甲盖都磨掉了;有的导演,一天之内,听了上百首曲子,就为了找到一首最合适的曲配乐;职工的参与热情给刘双福带来感动的同时,也给他增添了底气。“我们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在12部片子中,我们精心打磨了4部,其中有两部进入了决赛。”刘双福自豪地表示。
三元种业党委书记张宗义表示,各单位报送的微电影作品非常“接地气”,通过银屏真实地呈现了种业人平凡而感人的生活与工作细节,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种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他们将进一步通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构建企业发展平台,创作出一批鼓舞人、激励人,贴近一线,服务员工的优秀作品。”
最“牛”剧组:主创身兼数职 凌晨3点才睡
两个女生拉着行李,走在布满石子儿和沙尘的路上。
看着周围越来越偏僻的环境,一个女生抱怨道:“你说咱们好歹也是硕士,不行就再找找,大不了不干本专业,何苦上这儿来?”另外一个女生淡淡地说:“你当初选了这个专业,难道不了解干这一行工作就是这样?”
这是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的《放牛班的故事》中的一个场景,也是该片导演,首农畜牧党群工作部职工陆宝生初入职场的感受。
陆宝生告诉记者,他是农业大学研究生,主攻兽医专业。毕业后,当同学们大多在宠物医院找到工作的时候,他却阴差阳错来到牛场工作。“从最初,对环境不适应,技术上也不好上手,之后通过坚持,慢慢适应,扎下根来。这是我跟很多同事的亲身经历,这次,我也想拍这样一个故事。”
记者了解到,《放牛班的故事》剧组一共有3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陆宝生要做编剧和导演,女主角要兼任执行副导演,摄影更是承担着两个剧组的拍摄任务。
“我觉得,我们的片子是所有剧本里,拍起来最难的。”陆宝生介绍,他们片中的主要场景都是在牛场完成的,牛场有生产流程,不可能让牛留下来等他们拍摄,只有等师傅完成工作,他们才能拍摄,所以,每次开拍前一天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女主角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沟通第二天拍摄的内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每天都要到凌晨3点才能睡觉。”
百密也有一疏,“计划拍摄的最后一天,想到马上要收工了,我们几个状态特别好。那天我一共是写了80多个分镜头,快拍完的时候,机器突然坏了,素材读不出来,我们都蒙了,然后赶紧补拍。幸好,片子剪出来后,牛场同事们看了都觉得很有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邀请了诸多“大咖”加盟,他们就是来自企业的劳模张晓霞、王焱、丛慧敏……他们通过质朴的语言,与观众分享了投身畜牧业的感悟,以及坚持带来的成功,令人感动。
“影片通过镜头多角度地反映了种业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凝聚了广大职工的信心,充满了正能量。”首农集团工会主席聂志芳激动地告诉记者,下一阶段,集团工会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微电影大赛,以此来激励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坚定信心,成就梦想。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