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中石油的液化天然气输送管线伸到了北极圈内;北京远郊农户自己家太阳能发出来的电,不但能给电动汽车充电,用不完的电还能送回电网挣钱……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和市科委联合举办“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到2017年,本市将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其中“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专项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一是“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二是“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三是“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市科委布局五大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支持了70余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直接应用于油气、煤炭、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北京能源企业对国家能源战略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油气领域,支持了中石油LNG(液化天然气)输送撬装模块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国联合实施的北极圈内超大型LNG输送项目,获得超过10亿元合同;煤炭领域,支持了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煤气化液态排渣技术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煤气化原理替代工业锅炉直接燃煤技术,降低粉尘氮氧化物排放;核电领域,支持了中核工业集团开展反应堆安全壳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巴基斯坦核电站,突破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技术制约。
市科委委员张虹介绍,专项还加速聚集了能源科技产业资源,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目前,昌平区聚集了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昌平)、中国电科院智能电网产业园等多个特色能源基地,汇聚了570余家能源科技企业。通过落实专项任务,实现了能源科技产业年收入超过1500亿元,形成了一批优势团队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