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关注点“下移”让教师节慰问更精准
应让更多科技产品服务大众生活
“防忽悠”应是 大学生开学第一课
扫除传销“毒瘤” 仅靠公安不够
高价筛查
“月饼新规” 体现食安监管细化
以产业化思维消解大件垃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让更多科技产品服务大众生活

 

一枚硬币大小的“智能标签”,往包装上一贴,就可以监控易变质食品的质量。如果中途脱离了冷链储存或超出了规定温度,食品品质发生变化,标签就会变色。绿色代表新鲜,红色意味着变质,消费者一目了然。记者日前获悉,由北京大学研发的世界首款纳米“智能标签”即将进入市场。(8月23日《北京日报》)

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已经变质?一般来讲,一是看食品袋上标明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二是观察食品的外观,看是否有发霉变质的霉点;三是用鼻子闻一闻,看是否有异味。但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这三种辨别食品是否已经变质的方法都不准确。因为食品在不同环境、不同温度、不同的运输仓储环境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加快或延迟食品变质的时间。

“智能标签”的研发成功,让人们眼前一亮,这种“智能标签”可以根据各类产品的特点,标签的变色时间最短为1小时,最长可达180天,目前已经完成了量产准备。

接下来就是如何推广的问题了。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逐步在食品行业应用,以确保人们能够吃上安全可靠的食品;二是有关部门和生产“智能标签”的企业应该在降低标签成本上下工夫,让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使用;三是作为消费者,也应该持支持的态度,多选择有“智能标签”的食品,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标签,而且还可让我们吃到合格食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许庆惠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