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崔跃的环卫情结
徐聚民
李颖
张一春
李晓玲
王春财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跃的环卫情结
初中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掏粪工人,一干就是35年;1981年,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退休后,仍舍不下环卫这份情,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保洁公司——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5年,但崔跃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1981年4月29日,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邓小平接见了他。面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崔跃说出了那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我要当一辈子环卫工人。”

35年过去了,崔跃一直坚守着这个承诺。他说:“不管什么时候,这个承诺都不能改变。”

1971年,崔跃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东城区城建管理局清洁队,成为了一名掏粪工人。这期间,由于他努力工作,曾经获得过北京市特级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等称号,还担任过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45年过去了,崔跃依然活跃在环卫岗位上,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句承诺。

有求必应,

不分分内分外

2003年,崔跃从工作32年的东城区环卫局退休了。退休后,崔跃并没有闲下来,创办了北京环连环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第一天的大会上,他对职工们说:“我们要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不计回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公司成立13年来,崔跃没有在家里度过一个春节。每年除夕,他都要和没有回家的职工一起吃年夜饭。初一凌晨一点半,崔跃带领放弃与家人团圆的职工走出温暖的小屋,冒着凛冽的寒风,拿着扫帚走进大街小巷,在昏暗的灯光下,清扫着鞭炮屑。崔跃说:“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粗略统计,崔跃的公司所管辖的7个街道和几十个小巷,每年要清扫鞭炮屑有10吨左右。

崔跃记得,在2012年的春节期间,东城区本司胡同38号院的自来水管道出了问题,需要刨开路面进行维修。然而,道路施工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到哪里找人呢?这时,居民们想到了崔跃。

崔跃说:“我们应该负责居民院外的保洁,并不应该管居民院内的事情,尤其是自来水管道。可是居民找到我们,我们就应该管。”他记得,当时,管道埋得很深,土地冰冻。一镐砸下去只能看见一个点。职工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6点多,崔跃和职工们的衣服都湿透了,终于疏通了自来水管道的问题,也让堵居民心里的疙瘩疏通了。

这种“分外事”,崔跃和他的员工干了可不少。崔跃说:“都是街坊邻里,互帮互助是应该的。为居民服务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公司一直践行的理念。”至于分内的事,那就不用细说了。不过,需要说明一点,他们现在还说不上“现代化”。如果您看到开着清洁车扫马路的,那不是他们,他们大多是背着垃圾桶、拿着扫帚,专扫路窄、人多、不好扫的地方。

保证职工安全,

是头等大事

说起环卫工作,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稍不注意也会出现问题。崔跃说:“疏通下水道是最简单的工作。但经常发生职工沼气中毒的死亡事故。再说,扫马路,瞧着简单,不怕脏、不怕累就行,其实不然。现在的马路,真是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在这些车里,什么样的司机都有?保不齐有个司机不留神,出个车祸,殃及正在扫马路的职工!”

因此,横在崔跃心里的头等大事就是千方百计保证职工的安全。更何况,他公司里的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不熟悉城市的道路情况。所以,崔跃经常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给他们。

另外,在给职工安排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让合适的人在适合的路段工作。分好了路段之后,还要带着他们走一遍路线,边走边讲这段路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尽可能防患于未然。

发挥工会作用,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里只有几个职工有北京户口,其余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贫困地区。崔跃说:“我们不仅为北京市的环境卫生做出贡献,也为贫困地区的就业做了贡献,而他们也为北京市的环境卫生出了力。虽然他们来自贫困地区,但是我们也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此,公司支持组建了工会。崔跃说:“当街道总工会提出要公司组建工会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是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之一。”

起初,职工对工会组织并不了解。“工会是干什么的?还要交会费?”等等疑问在职工中此起彼伏。

崔跃就给他们解释,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权益的维护者。工会可以给他们维权,最终保障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协商工资,

职工离职的减少了

崔跃说:“工资集体协商对于企业和职工都有益,我十分赞同这项工作。工资对于一位职工、一个家庭都很重要,所以尽可能把工资水平搞得高一点。”

怎样提高呢?他没有自己说了算,而是把经过仔细测算后的公司收支情况,原原本本地交给公司工会,然后按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行协商。

工会经过调研,专门召开了多个层次的座谈会议,把公司经营情况向职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职工对公司的家底了解了,对工资的期望值也就比较符合实际了。通过协商,职工们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发扬“时传祥精神”,做好对居民的服务,公司才能有发展,自己才能多收入。

“经过协商,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工资协议。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了解了公司、理解了公司,内心与公司拉近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找到点主人的感觉了。”崔跃说,“每年给职工涨工资的结果就是人员流动减少,有的职工还介绍老乡到公司来工作。”

□本报记者 阎义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