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奥运会,这个四年一次的盛会,其影响的人群绝不仅仅是体育界。观众、媒体,甚至是医疗团队、服装配饰的设计者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奥运会中亮眼的元素。可以说,奥运会早已走出竞技赛场,展现其多元化发展带来的特殊魅力。
体育比赛,运动员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在这次里约奥运会的赛场,运动员们的多元化展现可谓不少。从“洪荒之力”的泳坛女将傅园慧的赛后采访,到秦凯上演的浪漫求婚,一幕幕很难想象会在中国运动员身上出现的场景,却都出乎意料地闪现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
在人们还习惯于运动员赛后感言,仅仅停留在“感谢教练,我会带着荣誉继续拼搏”这些格式化答案的时候,不少年轻运动员“不假思索”的话语,貌似叛逆却又那么的真实。毕竟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没有唯一的评价标准,有的是个性的思考与行动。
说完运动员,再聊聊教练。这里的多元化体现,可以用“外教”这个词举例说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的体育项目中多了不少“洋”面孔,而这里最成功的当属米卢蒂诺维奇。
作为中国足坛的著名洋教练,米卢在2001年率领中国国家队圆了44年的世界杯之梦,首次进军世界杯正赛阶段的比赛。而15年后的里约奥运会,观众可以在更多的项目中找到洋教头的身影。比如,在竞走赛场上,在自行车项目中,在曲棍球、水球的比赛上。洋教练的加入,无疑是体育竞技发展多元化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融合,让更多先进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得以来到中国运动员的身旁。
走出赛场,在比赛之外,多元化的元素也在帮助奥运会展现着特殊的魅力。医疗团队是运动员在遭遇急性损伤,或者说缓解疲劳的重要保障。在拔罐风靡奥运村的时候,人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多国的运动员们认可。
当然,中国元素亮相世界“舞台”的绝不仅仅是拔罐,在运动员的比赛装备上,也能够找到那惊鸿一瞥。在自行车比赛上,带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头盔就是最好的体现。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在赛场内,将全人类体育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奥运会对参与的运动员而言就是一种多元化融合的体现。在赛场之外,微观上来看包括开幕式、圣火传递、吉祥物成为让世界了解举办国特色的窗口;宏观上来看奥运会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体育运动本身,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更多连锁的反应。
多元的奥运会正在越来越超越运动本身而成为全人类的跨界狂欢。
□本报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