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淑敏: 热心的党建指导员
80岁老党员刘丹: 每天捐一块钱为公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岁老党员刘丹: 每天捐一块钱为公益

 

一张张“公益事业捐款统一票据”,2013年302元,2014年336元,2015年304元,记录着老党员刘丹三年来所做的慈善。

今年81岁的刘丹从北京市总工会行政处退休,她刚退休时,每年单位的支部生活会,不论举行活动还是募捐,她都积极参与。近几年随着年龄大了,身体虽然无恙,但是体力有点跟不上,加上住得离单位又远,她参加活动的次数减少了。每次募捐活动她不能到场的话,就请同事帮忙垫上。

“活动可以少参加,但是募捐是一定要做的。”刘丹老人说:“党员不能只喊口号,要做点实事。”2012年,刘丹老人的儿子加入了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刘丹的儿子经常参加慈善义工活动,在北京周边地区开展救助、救学等,而且对于被捐助的对象,都经过认真考察。

刘丹从儿子那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认为,既然单位的募捐不方便参加,那不如把钱捐给基金会也是一样的,只要把钱捐给真正需要的人就行。所以,从2013年起,她就开始为基金会捐款。

基金会发起了 “一人一元”的活动,就是提倡每天至少捐助一块钱,“这就是让人每天想着做好事。”于是,刘丹每天在日记本上记下日期,到年底的时候数数自己记了多少天,然后把钱交给儿子,一起捐给基金会。“由于年龄大了,有时难免忘记,所以连续三年来,每年捐的钱是300多元,没达到365元。”刘丹说。刘丹的爱人也参加了募捐活动,“两人各记个的账,各捐个的款。希望人人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再微薄的力量也受欢迎。”同时,刘丹的姐姐和侄女看在眼里,她们也加入了募捐活动。

刘丹用来记录的日记本封面写着“努力做好每日一善”,打开日记本,里面字迹有些草,“因为年龄大了,手抖。”即便如此,老人还是每天坚持记录。

虽然日记本上写着“努力做好每日一善”,但刘丹是随时随地做好事。目前她和爱人住在敬老院里,她从家里带来一个循环气血机,并且把机器放在了健身房里。同时,她把使用机器的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抄在纸上,贴在机器旁边,让住在这里的老人更方便的使用。她还从家里带来很多保健的书,也放在了图书馆里。还有订的《工会博览》《新天地》等杂志,她都放在图书馆里,让大家一起看。“作为一名党员,就是想只要能为大家随手做的,就应该去做。”刘丹说。

对于住到敬老院,有些人不免心里有疙瘩,尤其是刘丹的儿子一开始也非常反对。“但是我们老两口喜欢热闹,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很喜欢这里。”刘丹说。看到父母每天都很开心,儿子也就放心了。“儿子很孝顺,每周三四天,下班就来看我们,陪我们聊天、看电视。”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