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束鲜花献亲人
“军企民”包饺子大赛庆八一
北京榜样故事巡讲走进军营
293天修复中共“六大”会址
志愿者自掏腰包社区送清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93天修复中共“六大”会址
“建筑国家队”创造在俄境内古建修复“第一速度”
 

仅用293天,就修复了中共“六大”会址。

承担中共“六大”会址工程修复任务的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中建一局。中建一局63年来始终坚守“工匠精神”,并在2016年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质量最高奖——中国质量奖。中建一局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运用先进的建筑BIM技术与俄罗斯传统手工工艺相结合,只用293天就完成了中共“六大”会址全部修复任务,精准复原了中共“六大”会址这座180多年历史的古建,比计划提前10天竣工,创造了俄罗斯古建修复的“第一速度”。

全封闭绿色暖棚

挑战零下30℃冬施

2015年9月,中建一局拿到设计图纸、获得施工许可时,工期只剩下不到1年时间,彼时俄罗斯已经进入冬季,按属地管理要求需要停工5个多月。

为了能按照计划时间竣工,中建一局采取了两项创新措施。一是采取“逆作法”施工,一反常规的自下而上的施工工序,而是上下同时开工——即从顶层顶板开始依次向下施工,同时为地下基础进行注浆,不仅增强了原有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节约工期25天。

二是搭设全封闭的绿色暖棚,项目团队给建筑“穿”上了“保暖外衣”,用环保的暖棚内箱式柴油加热管加热,使暖棚内温度始终保持零上16℃恒温,而莫斯科的冬季室外是零下30℃,这项“中国创造”的冬施措施在莫斯科又创造了一个“第一”,保证了室内砌筑、抹灰、古建补砖的施工质量,节省了5个月的工期。

302个定制木楔

严密到插不进一根针

中共“六大”会址是俄罗斯古典弧形建筑,饱满圆润的圆形穹顶是这类建筑的突出特征,尤其是圆形穹顶的修复工艺复杂,难度较大。会址的穹顶由20层圆形木结构拼接而成,每一层的木块角度都不一样。

为阻止寒风进入建筑内部、并达到饱满圆润的外形效果,项目团队精确测量了每一层木结构的角度,根据测量结果制作模具,再用模具特制了302个木楔子放在每层木结构中间。竣工后的穹顶构件紧密得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6名党员组成先锋队

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

在急难险重时,党支部就是“先锋队”。

项目部6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带领19名项目员工坚定信仰、忠诚担当、百折不挠,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先锋引领作用。项目党支部带领大家学习“六大”历史和中共党史、以互联网+的方式参加国内“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先锋·微课,开办俄语学习班和俄罗斯法律法规辅导班。2015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领导到项目调研时,高度赞扬中建一局党组织在带领海外党员、深耕海外市场、树立央企品牌形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016年中共“六大”项目部荣获 “全国工人先锋号”,项目党支部又荣获中国建筑“先进基层党组织”。

海外展示中国文化

积极开展对俄人文交流

项目施工人员150人,来自7个国家,是一个“小联合国”。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项目部与工程所在地的莫斯科“五一乡”政府及民众关系非常融洽,经常一起过中国节和俄罗斯节,一起组织球赛等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中俄两国友谊发挥了作用。

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带动改善了“五一”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周边环境,受到当地民众欢迎。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对俄人文交流活动,为促进中俄人文合作,增进中俄友好,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马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