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3000种指标通过仪器可快速鉴定。7月29日,记者从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之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通过“食品中风险危害物质筛查谱库”、“食品安全检测装备研发与协同应用、食品安全检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和“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三大平台,本市初步实现首都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全覆盖。
北京市科委委员张虹介绍,专项实施两年来,本市初步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升了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两年来,本市食品安全应急筛查和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实现首都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全覆盖。其中市科委支持的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鉴定技术平台,能快速筛查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近3000种。
记者了解到,在本市,85%的食品要靠外埠供应,加之国际交往频繁,食品安全问题极度敏感。而按传统检验方法,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要求。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遇到的种种技术难题,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历时三年构建了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鉴定技术平台。
据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高工黄华介绍,该技术平台拥有三大亮点,分别是五套通用快速前处理技术、近3000种毒害物质同步识别谱库和食品中非目标成分鉴定技术。其中,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谱库共包含各类化合物和元素近3000种,这基本涵盖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物、重金属等主要理化危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