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韩仕权干城市管网养护的第七个年头,虽然岁数不大,但已经有丰富的管网养护和防汛经验了。对于这群守护城市管网通畅的人来说,他们绝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在夜里。
韩仕权现在是北京排水集团第三管网运营分公司养护一分部养护一班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学校,他学的是城市管网。毕业后,干了本行。在日常的工作中,他要面对污水管线、河流管线、检查井、雨水口;一旦进入雨季,他们又要进行防汛。他是一个防汛小型处置单元的成员,他们的角色有点像救火队员——只不过他们救的不是火,而是水。
“我们根据分公司防汛等级,分成三、二、一、特等四级防汛响应,有相关手册,上面有相关人员。比如三级响应,3点前必须到岗,原地等雨,不涉及到现场的人员也要24小时手机通畅,保持待命。”韩仕权这样解释防汛处置的等级。
每一个小型处置单元到位之后,都要先检查自己的防汛物资、设备、工具、个人的防汛物品;检查车辆、油量、灯光、车载视频等,以便后方可以通过软件直接看到现场情况;调试好后装车随时准备出发。
到了现场,如果没有下雨,要顶着闷热的天气,对辖区之内易积、滞水点进行前期检查,重点道路、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是检查的重点。
韩仕权的作业范围是海淀区知春路一带,从三环路蓟门桥往北,四环路学院桥往南,西至万泉河路,东到西土城路,知春路东西区域,都是他这个小型处置单元的抢救范围。光是知春路东西区域道路两边的连排雨水箅子就有上千个。
“有时候雨水箅子会被清倒的垃圾堵上,如果上面有车辆停放,就更不好清理了。这时我们只能钻到车底下把垃圾掏出来,以便下雨的时候使雨箅通畅。所以特别想呼吁社会车辆停放的时候,尽量闪过雨水箅子,就是轮胎别压在上面就行,这样我们清理雨水箅子的时候能快速一点,也能减少水流不畅的隐患。”
“最怕的就是短时大风暴雨冰雹。”韩仕权说。今年端午节,6月10日那天,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出了大个冰雹和狂风暴雨。那天,韩仕权和爱人正带着孩子在朝阳公园玩儿。中午11点多接到单位发来的备勤令,他便叮嘱爱人带好孩子,自己直接去了单位。
当天14时开始备勤,14时5分出动到现场,14时40分左右雷电暴雨瞬间开始。“大风、冰雹,都是导致雨水积滞的主要原因。大风一来,树叶掉一层,再加上冰雹把树枝往下砸,根本来不及清理!管线再好,水下不去,也不管用。”风雨大作,刚清理完的箅子转眼又被树叶糊了。尽管狂风暴雨砸在身上,但他们片刻不敢停歇……
当天15时5分,雨停了,太阳就出来了。路上还有积水,韩仕权和同事按积水深浅继续清理着雨水箅子,把水慢慢放下去。身上穿着雨衣、雨裤、雨鞋,弯腰用手清理树叶树枝,往塑料袋里装。雨停后更难受,下面趟着雨水,上面曝晒着,雨衣闷着。当天直到将近17时,积水才彻底排除,韩仕权和同事们终于可以回到单位喘一口气了。“回到单位,一瓶矿泉水一口干了。”韩仕权说。
印象深刻的还有去年8月7日,也是这种情况。那天,到了下班时间,韩仕权刚要回家,一抬头看到北边天黑了,心想走不了了。这时候防汛通知就来了。那天雨量更大更长,水跟树叶都往雨水口流,韩仕权跟同事在只能风雨中通过喊话来分配工作。处理了一个半小时,刚完事儿,又接到西土城路积水的报告。当时正赶上晚高峰,路上堵车,他跟同事推着液压动力站从学知桥一直走到西土城路,所有箅子都被车压住了。“我们一边打电话找车主,一边趴着拿钩子扒拉树叶。”晚上10点多才回到单位。还没坐稳,热线电话又来了,韩仕权跟同事再次出发了……
那天,气象台预报说第二天白天可能还有雨,当天晚上大家又把西土城路、北土城西路两条路的雨水口清了一遍,直到8日凌晨6点多才回到单位。
“当时一脱鞋,把水倒出来,雨鞋磨的带关节的地方都破皮了。当时我想,虽然我们不是军人或武警,但我觉得我们这支队伍还行!”
工作时间不规律,一到下雨肯定不在家。对于从小怕打雷的媳妇,韩仕权多少有些心疼:“但是没办法,咱们干的就是这份工作。”
汛期是全年工作中最忙最累的时候,既要考虑周期养护工作,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等灾害天气。每年这段时间,大家都休息不好、吃饭没规律、长时间在户外备勤,“每逢汛天瘦十斤”是队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韩仕权说:“这是责任。身为一名排水人,必须全力守住自己的辖区,保卫城区不受雨水侵袭。同时我也挺自豪,虽然平时工作脏、累、臭,但是一到汛期就觉得自己像城市的守护者,一声感谢,一个赞扬,心里也挺暖和的。”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