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商务机器人优友能与人深度语音交互,量产后将用到餐饮、商场、银行等服务行业;能上下料、装配的工业机器人在工厂生产车间实现人机协作……15日,记者从《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专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到2017年,北京的数字化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值将超过230亿元,形成“北京创造”品牌。
据了解,20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计划到2017年,数字化增材制造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与健康服务、大众消费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养老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两年,在专项的推动下,北京市面向人口老龄化等当前热点社会问题,以及医疗与教育等百姓密切关注的社会需求,研制出一系列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应用。同时,在专项的支持下,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表示,在数字化方面,本市未来几年将把重点放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三个领域。目前正在亦庄重点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依托重点企业实行智能制造项目,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基地;在海淀区建设创新中心,围绕高端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