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幼小衔接班”到底有没有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小衔接班”到底有没有用?
教育专家提醒:幼小衔接需全方位准备,不可一味在文化课上抢跑
 

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又一批“小豆包”就要迈入小学门槛了。一些家长早就开始盘算着让孩子做到“幼升小”的无缝衔接,给孩子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北京市早已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公办幼儿园也早已取消了小学化的课程,但公办园禁止的课程在校外却发展的火热。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公办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便参加了幼小衔接班。“幼小衔接班”到底有没有用?教育专家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全方位的准备,一味在文化课上抢跑,只会让教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现象】

担心幼小衔接不好 让孩子笨鸟先飞

上周五,王女士正式给上中班的儿子办了退园手续,9月1日再开学,刚好满5周岁的小家伙就要上学前班了。在王女士看来,孩子必须要上学前班,不然上小学肯定跟不上,尤其是因为她家是男孩,心智比女孩发育晚,而且又是8月底出生的,在班里是最小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到底让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王女士的家人各持己见。“我父母和我爱人都不赞成,说提前学课本内容,孩子太累,有点儿拔苗助长的感觉。”王女士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得听妈妈的,干脆先斩后奏,找好了培训机构,提前就把名报了,而且一下子交了一年的钱,家里人也就不能再反对了。

每月1800元课时费,300元饭费,一年算下来两万多。“确实比之前上的公立幼儿园要贵出一倍,但我觉得这钱花得值,等到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失去自信心,那可就不是花钱能解决的事了。”王女士说,身边几个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准备上幼小衔接班,如果她的孩子不上,那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不过王女士也表示,她在给孩子选择幼小衔接班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专门考察了好几家,现在给孩子报的这个班,也不是纯粹地学习拼音、数学,也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兴趣班课程。

孟女士和王女士的想法差不多,“我们家孩子上的是公办幼儿园,幼儿园里基本不教知识,孩子现在只会十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可邻居家在私立幼儿园的孩子都会三个数字连加了,如果不上衔接班,我怕孩子上学以后跟不上。”

记者调查发现,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已经在辅导班交钱报名,有的则还在“货比三家”,想给孩子选一个最好的培训班。家长们认为,让孩子笨鸟先飞虽然累点儿,总比输在起跑线上强。

而社会上的辅导机构正是抓住家长的心理,打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语,各种名目繁多的“幼小衔接班”宣传单纷至沓来,课程安排上也多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课程为主。记者走访市区几大教育培训机构发现,虽然暑假还未真正开始,但报名现场人气火爆,许多班级都已满员。有的为期一年的“幼小衔接班”甚至要提前半年报名,三个月的暑假冲刺班家长最青睐。

幼儿园“禁止小学化” 大班留不住孩子

辅导机构的生意火爆,这边公立幼儿园大班却流失了大量的适龄幼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查的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幼教工作者及职能部门的关注。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有家长反映,孩子都4、5岁,幼儿园什么都不教,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上小学可怎么办啊!”丰台区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徐园长表示,幼儿园的“禁止小学化”让不少家长对教学大纲表示担心,生怕孩子在幼儿园什么都学不到。目前,上完中班就退园的现象非常普遍,要占到1/3,大班孩子留不住,上完一学期后,下半学期也就剩一半的孩子。走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全去了外面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

徐园长到幼儿园任职之前一直在小学工作,她认为到培训机构去上幼小衔接班不仅没必要,反倒会阻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教育大纲,这肯定有它的道理,4至6岁是幼儿游戏关键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并不适合学习大量知识,而最适合通过游戏感知世界,从游戏中获取观察、认知、思考等综合能力,在游戏中学会应用自己的能力。”

在徐园长看来,很多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由于之前学过很多小学知识,升入小学后,在重复接受知识时就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上课时容易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但重复学习同一知识的孩子相对更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专家提醒】

入学准备≠提前教育

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家长虽然在思想上很重视,但是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而像以上家长片面重视知识的衔接,就是其中一项。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身份转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一些专家认为,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但这种转变并非天壤之别,应该成为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入学准备≠提前教育,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它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有专家认为,一些幼小衔接班太关注知识的灌输,这其实是对幼小衔接非常片面的理解。靠提前学知识获得暂时“领先”优势,其实是很难持续的,而且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过早识字,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比如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很多家长过分的追求技能和知识的储备,实际上心理准备比什么都重要。幼儿园升小学期间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家长与其花高价送孩子去培训班进行应试教育,不如引导、帮助孩子做好融入新环境的心理建设。专家建议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过度。

教育工作者们也认为,目前家长在学前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区。把幼儿提前变成“小学生”会中断孩子对基本生活能力、探索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无异于揠苗助长。过早地将学业负担向学龄前孩子“前移”,恐怕只会欲速则不达。

小学教师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习惯的准备比知识更重要。北京小学某分校的一位一年级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每年一年级新入学的小朋友很多都有习惯准备不足的现象,上学后不会整理书包、不会交朋友、不遵守课堂纪律、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建议幼小衔接的过程一定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小学的基本生活节奏,希望家长能更加关注孩子专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针对家长们的焦虑和盲目储备小学知识现象,教育部和市教委多次明确表态,要求幼升小时严禁笔试面试等选拔考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保障适龄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部曾专门下发文件,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各地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一律不得参与评优、评先。

市教委表示,本市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各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培训班。

“不打好基础怕跟不上”,家长们也可以打消这个顾虑。市教委表示,小学一年级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不得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加快教学进度。市教委要求各小学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学行为和学科教学改进等文件精神,深化综合改革,着力规范作业教辅、考试测试、评价评选等教学行为,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课程标准是指导、规范教学行为的基本根据,是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进度、开展教学评价的首要标准。市教委明确表态,要切实防止教学“抢跑”,不培养“超学儿童”。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英语学科,要严格坚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得赶进度、增难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依照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开展教学。

□本报记者 孙艳 盛丽 任洁/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