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街街道举办“1+1”家庭成长计划暨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帮扶工作启动仪式,标志着西城区精准救助工作正式开始。
繁华背后 700户居民处于低保线以下
说起金融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衣着光鲜的白领人群,但是实际上,在这些繁华景象的背后,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和困难,还存在大量老旧平房区,以及生活困难的人群。
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街道工委、办事处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地区社会救助体系,下大力气开展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工作,通过“社区慈善帮扶站”等社会救助品牌创新项目,使地区许多困难家庭得到了及时救助帮扶,成效十分显著。但是,目前街道仍有700多户居民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边缘以下。
“解决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的救助问题,是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该负责人说。
精准帮扶
实施“一家一策一方案”
此次,金融街街道将通过实施“一家一策一方案”计划,对各社区进行定期摸排,对符合精准救助对象认定范围的家庭逐一进行核查登记,确定救助身份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
金融街街道工委副书记黄鹤鸣介绍,在救助身份获得认定后,街道将会同社区深入了解精准救助对象的需求意向,并开展建档工作,分析其致困原因,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根据其家庭情况的不同制定个性化救助帮扶方案。
记者了解到,救助帮扶措施主要包括两大项,共六大类。其中兜底型包括助困、助医、助老、助残,开发型包括助学和助就业两类。
以助医为例,街道相关科室将对救助对象给予生活看护、日常康复等方面的帮扶,并通过辖区企业的爱心捐助和慈善基金,有效解决救助帮扶对象产生的家庭心理帮扶、康复治疗、生活护理用品费用等方面问题;在助学方面,街道将通过在社区建立“家庭书桌”,给帮扶家庭适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外辅导,支持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家庭命运。辖区爱心企业还将为帮扶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就业岗位,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据悉,今年金融街街道将会从丰盛、砖塔、宏汇园等十个社区选取20户困难家庭作为试点,将其纳入“一家一策一方案”计划。
社会力量参与
15家地区企事业单位结对
记者发现,此次活动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救助帮扶工作。驻区的新华社、丰盛医院、金隅物业、北京银行等15家辖区单位、企业参与其中。
此次,金融街街道将采取“大救助”的方式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街道通过与辖区单位、驻区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系,搭建平台,鼓励其提供相应资源,与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亲情陪护、学习培训、生活医疗用品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压力。
“做好扶贫济困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金融街地区的一个单位,我们愿意为这里的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金隅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贺志江说。
贺志江说,2012年,他们就参加了街道组织的“牵手计划”,与地区一位困难学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该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因为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无法外出工作,而该学生又考上大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结成对子后,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捐款活动,并购置了生活必需品,到学生家中慰问,鼓励他努力学习,并承诺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他们愿意接受他到企业工作,尽最大努力消除该家庭的后顾之忧。“我自己还把集团给我的春节劳模慰问金转赠给了他家,因为我感到,他们比我更需要。”
他表示,此次与街道和社区签订结对协议后,公司还将继续参与地区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如果困难家庭需要相关的岗位培训,以及工作安置,我们都会尽力协助。”
定期核实
建立救助对象退出机制
据悉,本次活动还提出了“精准救助”与“慈善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围绕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以“网格”为单元,采取结对帮扶方式,与精准救助对象建立“1+1”、“1+N”结对帮扶关系,激发基层党组织助推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帮扶工作实施。
金融街街道民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帮扶资金主要来自于街道设立的专项救助资金和企业职工捐款和募捐返回资金,以及辖区内的众多爱心企业捐助,根据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资金。
同时,记者注意到,方案还制定了精准救助对象的退出机制。“我们将定期对该家庭情况进行核实,对不再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办理退出救助帮扶手续。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有回报社会强烈愿望的精准救助对象,街道提供了一批志愿服务岗位,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该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宋云辉/文 陈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