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帮大山孩子 推开缪斯之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张继山
帮大山孩子 推开缪斯之门

 

安顺岩腊乡,贵州中西部的贫困山区。远望,是茶场上劳作的农家女人,近听,是山里娃嬉戏的笑声。作为中国文联文艺支教试点项目第一期志愿者,3年前,画家张继山跟随中国文联与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舞协组织的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支教,从此与岩腊结缘……

安顺岩腊乡三股水小学。湛蓝如洗的天,郁郁葱葱的树,层峦起伏的山,还有质朴的民族风俗,让城市的喧嚣迅速远去,张继山内心涌动着激情的语言:孩子们,我来了!

这一待,就是三个月。岩腊乡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这里的老乡用水都是洗完脸洗衣,洗完衣洗澡,洗完澡浇花。学校的水一周用大车运来一次,师生们常常排着队拿大桶接水。

这里仅靠手机与外界联系,几乎“与世隔绝”,吃住也很简朴,但这些都没难倒张继山。

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孩子的家庭状况和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张继山多次让三股水学校的老师带他家访。

他们常常跋山涉水,深入丛山茂林之中,步行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有很多地方不通路、不通车,只能沿着羊肠小道上山。

家访中,张继山亲眼见到一位患有白内障,无钱医治而双目失明的苗族老奶奶,孤零零地坐在破烂不堪的家门口屋檐下。“儿子儿媳双双在外省打工,作为需要别人照应的‘空巢老人’,却要承担照应两个读书的小孙子的重任。这一幕,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支教时,张继山负责教授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美术课。因为孩子们没有美术基础,张继山决定根据孩子们的水平,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分别教他们素描、国画、水彩画、水粉画,并将有绘画天赋的孩子编入“美梦班”,每天中午,再增加两个小时的培训和辅导。

刚开始上课时,他要求孩子们交作业,可他发现,总有人交不上来。后来张继山才知道,原来一个1元钱的作业本,对一些孩子的家庭来说,都买不起,而蜡笔,也几乎是全班在传着用那么几盒。

张继山心头弥漫起了浓浓的伤感,他开始发动身边人,为孩子们送来了纸张和颜料。有的孩子家里实在穷,上不起学,张继山又带头一对一资助。在3年的时间内,他共为孩子们送来了20万元的物资,并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

在给孩子们上了两周美术课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胡永红对张继山说:“孩子们以前写作文在写自己的梦想时,很多人都写未来要当音乐家、航天员、教师、医生等,唯独没有想当画家的,现在有不少同学在作文中写想当画家了。”

让留守儿童自信开朗起来

张继山在跟学校的孩子们接触后发现,三股水小学近1500名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原来,岩腊乡的年轻人,为维持生计大多外出务工,乡里现在剩下的,多是些妇女孩子和老人。这些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等性格缺陷,他们见到老师,一般低着头,会快步跑开,这让张继山感到了心痛。

支教前,孩子们的眼神是自卑的,张继山在教孩子们画画的同时,还给他们讲励志的故事,告诉他们怎么做人,通过他自身的经历:从一名喜欢画画的农村孩子,走进城市,融入城市,让他们感觉农村的孩子也有春天。

“我鼓励他们把看到的美好,用笔画下来;我告诉他们父母的不容易,为了抚养他们,不得不去远方打工;我常跟他们说,只要你努力奋斗,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慢慢的,孩子们自信了,眼里充满了艺术的光彩和对世界的热爱,更懂事了,更体谅他们的父母了,变得自立、自强了,这都让张继山颇为欣慰。

四年级2班的吴秀玲给张继山的印象极为深刻。她家庭贫困,却品学兼优,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而且她画画得特别好,家里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她画的画。

后来张继山又进一步了解到她家中的情况,得知她一共姐妹4个,前面两个姐姐念到初一便辍学到了,令人惋惜。张继山想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影响她的父母,她两个姐姐的命运还会在吴秀玲身上重演。为此,他和几位志愿者几次深入她家中与她父母促膝交谈,用自身的经历来影响他们,经常与吴秀玲单独沟通并对其进行辅导。

在点点滴滴和她家人的交流中,逐渐影响了她的父母,现在她的父母表示,一定要支持吴秀玲将来考取大学,像文艺志愿者一样为社会作贡献。

爱心和付出感动大山

熊文琼是张继山很关注的一个孩子,最开始认识她的时候,她有些自闭,几乎不跟周围人沟通,但张继山发现她非常喜欢画画,就经常鼓励她。很快她在绘画上的天分就显露出来,性格慢慢也不像以前那么内敛了。

叶顺平和叶小双也是美术班的“佼佼者”,相对熊文琼的安静,这对姐弟则非常活跃,他们在张继山的指导下,特别喜欢画家乡的花儿草儿树儿山儿,而且想象力丰富,色彩极为清新、明艳,很有冲击力。

“成人的技法纯熟,但是程式化的画法过多。可是孩子不一样,他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有灵气,画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俗世浸润久了,沾沾孩子们的灵气,也是我的福气。”张继山说。

这几个孩子经过几年的练习,绘画作品都曾在县里获过一、二、三等奖。

“老师,您走之前,让我给您做顿饭吧!”熊文琼眨着大眼睛,略带腼腆地说。

张继山和志愿者们没有拒绝,为了孩子那份敏感的感恩。

翻山越岭,一路上坑坑洼洼,3个小时的跋涉后,终于来到了熊文琼家里。虽然已经来过几次了,张继山还是忍不住感慨:全部是木板搭建的房,不大,厨房和卧室紧挨着,隔壁屋子还养了一头牛;屋里的墙被熏得黑黝黝,灶台上落了一层灰,除了锅碗瓢盆,几乎家徒四壁。看到张继山来,熊文琼的爷爷努了努干瘪的嘴,向张继山笑了笑。

熊文琼动作娴熟,很快做好了四个菜,有腊肉、有豆角,还有当地的一些蔬菜。看得出来,她为这顿饭做了精心的准备。熊文琼眼落在张继山身上,真诚地说:老师,你一定要多吃啊!

张继山心里盘上了一阵感动,不忍拒绝孩子的心意,低头开始扒拉米饭,偶尔抬头的间歇,发现熊文琼正眼巴巴看着自己,手里的筷子一下都没动,“文琼,你赶紧吃啊。”张继山忍不住,说了一句,可熊文琼还是催着老师们吃。

“后来我听老师说起,这顿饭菜对熊文琼家来说,已经十分丰盛了,她是不舍得吃,想让老师多吃点。”

在随后的三年,张继山每学期都会回安顺一趟,每次他都去看熊文琼和爷爷。他发现,熊文琼由原来内向、不爱说话变得开朗了,虽然还是有些腼腆,但脸上总挂着淡淡的笑,她的画也越画越好了。

有一群孩子,专门编排了苗族舞蹈,表演给张继山看,作为送给他的离别“礼物”;还有孩子采来山花,摘来野果,送给张继山,表达对他的深情。

张继山把个人的自传书籍《我的牛世界》分发给了每一个孩子,希望能以自己追逐梦想的足迹激励更多有梦的孩子。

当张继山离开时,孩子们簇拥着他,一句接一句问着:张老师,能不能不走!张老师……哭声在校园弥漫。张继山告诉孩子,他每学期都会来看他们。张继山一步三回头,抑制不住的,是眼里的泪水,还有对山里孩子浓浓的牵挂。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