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车钢管有问题!让我测量一下。”“正常的这一捆钢管应该重1194公斤左右,你这才1160公斤,偏差太大了。你这车的钢管壁厚不达标,得重新发货!”从肉眼判断材料是否合格,到用仪器检验后发现不合格退货,这就是中建二局三公司天津分公司镇江美的城项目材料员刘大平,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看的多了,自然一眼就能够看出各种材料是否有问题。”刘大平说。刘大平今年38岁,河北张家口人,家里有3口人,孩子和妻子在张家口,自己一人随着天津公司开拓镇江市场赶赴镇江。镇江美的城项目一开工,他就入场,忙着接收各种材料。
刘大平在项目工地是出了名的“火眼金睛”,送材料的材料商都有点怕他。有一回,一个材料商拉过来一车墙砖,刘大平一看,一部分墙砖外观变形了,有些尺寸要么偏大,要么偏小。“这些材料都不合格,只能退回去。不然盖房用这材料,百姓住着不放心。”
“作为一名材料员,进的钢管搭脚手架,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生产安全;进的钢筋、混凝土、墙砖等,直接关系建筑的质量,不严格不行。要打造住房精品,材料得过关。”刘大平说。
刘大平是一个很有敬业精神的人,项目部生活区到工地现场有段距离,步行大概需要20分钟。平时,刘大平主要骑电动自行车在生活区和现场之间往返。考虑到项目部距离工地现场有点远,他便主动向项目领导申请住现场。“我住现场,主要是考虑收材料方便,有时候材料半夜才到,这样不至于自己收材料,影响他人睡觉。”刘大平说。
去年,刘大平生病了,刚去医院检查完,快康复时,他立即就又返回岗位工作。“一个项目部就两名材料员,我要不在岗,所有任务都压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了。”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程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