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荷花映白塔
北京高招发布“一分一段”分布图
震后将实现5至10秒超快测报预警
天通苑20万m2双创空间年底建成
胡同百姓有了自己的党员服务队
卫视27日推出《解放——人民的选择》
111国道二期旧线改造9月底完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发布
震后将实现5至10秒超快测报预警

 

本报讯(记者 孙艳)未来5年,本市将实施首都地震速报预警工程,实现震后5至10秒超快测报预警……昨天,北京市地震局就《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进行解读,到2020年,本市将建立健全首都地震灾害防治体系,确保北京地区一旦发生6—7级地震,达到伤亡不大、城市不瘫、社会不乱、应对有力、安置有序的要求。

各区至少建1个Ⅰ类应急场所

根据规划目标,未来5年,本市活动断层探测精度逐步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城乡建设工程抗震隐患基本消除,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设施基本达到抗御大震巨灾风险要求;震后可提供5-10秒地震超快测报预警、1-2分钟地震速报、5分钟仪器烈度速报、30分钟震源参数速报等公共服务,实现地震速报信息公众全覆盖。

全市各区至少新建1个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每年至少建设或认定1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符合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市疏散安置人数实现翻番。

各区每年至少创建1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处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各社区(村)每年至少开展1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至少设立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各中小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有条件的医院学校推减隔震技术

《规划》紧密结合北京防震减灾工作现状,联合津冀协同开展区域地震观测台网规划布局,优化整合三地地震监测资源,加密重点地区测震和简易烈度计台网,升级改造现有强震台网,建设地震速报预警平台,实现地震超快测报、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

本市将继续推进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城乡结合部建设以及老城区平房院落修缮改造,继续实施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推进桥梁、水库、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潜在危险源及文物古建筑等的抗震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基本消除建构筑物抗震隐患。在具备条件的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本市将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建立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遴选库。研发公众应急避难服务系统。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与民防疏散基地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地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和调用机制,强化技能培训和演练。

重点地区建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场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仍处于强震多发时段。《规划》希望通过运用探测新技术,开展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深部结构探测,开展平原区壳幔结构、盆地结构探测和隐伏断层精细化探测。

《规划》提出,本市将建设延庆——怀来盆地、平谷——三河等重点地区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场,实现地下应力应变及介质结构变化动态监控。完善地震实时灾情获取系统,研发低空飞行器数据采集技术,研发适合社会公众使用的灾情实时上报系统。依托手机热力图等手段,提升地震灾害影响分布的获取能力。完善震后快速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应急指挥专题图件快速产出和推送系统,实现指挥部与地震现场信息交互推送,提升地震现场工作实时技术支持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