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北京一直在努力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设置机非隔离护栏、增设自行车停车设施、铺设自行车彩色防滑路面、非机动车道进出口安装柔性阻车桩、减少路侧停车位等一系列举措以明确路权,倡导市民绿色交通,保障骑行者的安全。相关部门推出的这一系列保障骑车人路权的举措,说明我国城市已从过去的“自行车时代”走向了“汽车时代”。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骑行不再是囿于交通工具的无奈选择,而成为一种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近日记者骑上自行车走访发现,很多自行车道被收费车位等占用,绿色出行变得“举步维艰”。骑上自行车容易,但要想在城市中自由穿梭却很难的尴尬成为绿色出行的“绊脚石”。
在西城区香炉营附近,记者看到,自行车道的宽度“缩水”到仅够一个行人通行;自行车道渐渐变成了免费停车场;就连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通护栏也没能幸免逃离被挪移的命运,骑车人不得不“借用”机动车道,在车流中小心穿行。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十字路口往西约一公里,取消了道路两侧的收费停车位,将停车位全部改为自行车道,并安装了崭新的白色隔离护栏,骑车人有了专属通道。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条路上的自行车道又慢慢被侵占、挤压,交通护栏被挪移,有的路段甚至被清除,自行车道渐渐又变成了免费停车场。
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流行”,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为“绿色出行”护航。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不必回到或是过分留恋那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时代,但那份绿色出行的安全与惬意却值得重拾与回味。
□本报记者 周世杰 孙妍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