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5年的3月,因为家中亲人住院,产生大量医疗费用,正巧又是家里钱荒之季,而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没能攒下多少积蓄。这个艰难处境,让我一脸茫然。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辛酸,整天都愁眉苦脸。工作仿佛都心不在焉,心里总是嘀咕:天呐,我该怎么办?
这事儿被工长知道了,他说:“有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分担,还可以找工会。别太担心,会有办法解决的。”
“这是大家凑的3000元,请你务必保管好,钱不够我们再想办法。” 工会的那位姐姐细心地把钱交到我手上,而我却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心里除了感动,竟不知道说什么。
记得还有一次,一位同事生病住了院,我们几个人相约到医院看望他。谈笑中没过多久,两个中年男子面带微笑,提着大堆的慰问品走到了他的床前。起初,他的家人投去的是一种惊讶的目光:“应该是走错了房间,记错床位了吧,好像没有这么个亲戚来着。”
“小王,现在康复的还好吗?”其中一个人坐到床边亲切地问道。
“哎呀!这不是工会的老李嘛,你们怎么大老远的跑来了,现在好多啦 。”好熟悉的声音,王师傅猛地转过头来。
我有幸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
毕业后加入了单位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工会对困难职工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设身处地替职工着想,真正把职工的事装在心里,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
人家总说工会组织就是基层职工的“调节器”、“稳压器”、“助推器”和“传感器”。 对待职工切实用心去听、用心去想、用心去做, 是职工与上级的“连心桥”。
自家的“孩子”自己爱,我们的工会仿佛做得更好,在我们刚刚步入社会、心里还有“社会险恶”的固有思想时,却用家人一般的温暖祥和,让我们这些社会新鲜人从心底接纳和被接纳了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李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