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技术培训 助外籍员工成长
外籍员工眼中 最包容的工会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会技术培训 助外籍员工成长

中建二局一公司工会
 

“原来粽子是这么包的!”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小的粽子不仅寄托了中国人的相思,还成为了中外职工沟通的桥梁。

今年端午节,中建二局一公司特莱姆森1000套项目工会准备了苇叶、糯米、椰枣等食材,并邀请了阿尔及利亚监理、司机、门卫等一起到食堂包粽子。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包得有模有样。能和中国师傅一起过一个传统中国的节日,他们感到很开心。

特莱姆森1000套项目现有阿尔及利亚工人253人,大部分是技术工种,已经超过了工地上的中国工人总人数。但在工地开工之初,项目却经历了一段“阿工荒”:工人难招;无技术的力工居多;工人出勤率低,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阿工和中国工人之间缺乏交流,冲突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行更为高效的属地化职工管理,项目下了一番苦工,从招聘到后续管理,历经了多番磨合。

“现在的工地很好,我愿意继续在这里干下去。”Boujira Abdelkader是一个24岁的小伙子,脸上经常挂着腼腆的笑容,带班夏师傅叫他“小布迪”。今年3月,为了解决当地熟练瓦工较少、流动性较大的难题,项目工会开展了瓦工培训活动。小布迪之前是一名力工,对砌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分配给夏师傅培训之后,他认真学习踏实肯干。最开始,夏师傅为这些培训的阿工弹好线、挂好线之后,他们只负责砌砖;为了保证质量,砌筑量也不高。“我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今天完成多少块砖我才下班。”“夏很耐心,教给我很多东西。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夏总会提醒我。”两个多月过去,小布迪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砌筑任务,收入也比之前做力工的时候翻了一番。

之前的小布迪可不是这样。家住在奥兰的他,为了方便工作,住在工地的宿舍区里,只有每个月领完薪水后回到200公里以外的家中看望父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小布迪很早就出门闯荡挣钱了。他不太懂法语,只会讲当地话,和中国人交流有困难。刚到工地的时候,他内向不爱说话,完成工作之后就回到宿舍休息。工地陆续来了几个奥兰的阿工后,他们经常结伴缺勤,连续十多天不上工,甚至整夜不归,深夜翻越工地围墙逃避门卫登记。属地化负责人了解情况后把他们找来办公室谈话,他们在保证按时出勤后,工作情况却没有多大改善。工地只好将这些扰乱工地秩序的小伙子们劝退。其他人或满不在乎或愤懑,都离开了工地。只有小布迪找到负责人,再三请求留下来工作。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布迪的眼泪让负责人看到了他的真诚。他后来的表现也没有食言。

在5月底项目工会举行的首届中阿瓦工技能竞赛中,小布迪夺得了转岗培训瓦工组的第一名,表现甚至不输给有多年经验的瓦工。瓦工培训和瓦工竞赛加深了当地工人和中国工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国师傅们尝试着用当地话和他们交流,哪怕只是几个单词,或者只是几个手势,阿工们也渐渐能听懂一些中国话,甚至是师傅们的方言。

小布迪的故事只是众多阿工的一个小小缩影。随着工地后续工程的展开,还会有更多当地工人加入到中国工地的大家庭来。习俗不同、语言不同,这些都可以通过交流和理解去克服。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杨黛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