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每天将向京西供水 20余万吨
“工匠”用质量逆转速度夺冠
图书角成职工“心情驿站”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水西调工程首段管线改造完成
每天将向京西供水 20余万吨

 

从去年11月12日开工改造的东水西调改造工程,已于5月10日完成首段6.1公里管线改造,正式向门头沟城子水厂供水。未来,将向北京西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个区县每天供水20余万吨。

南水北调配套东水西调工程,是从颐和园团城湖取水,将南水北调水通过三级泵站输送北京西部的城子水厂、规划首钢水厂、石景山水厂和五里坨水厂,为京西水厂使用南水北调地表水创造条件,并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双水源,提高供水保障率。昨天,记者来到玉泉山泵站及杏石口泵站一探究竟。

每天减采地下水1万至2万吨

在玉泉山泵站监控室,数台电脑正同时运转。杏石口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和玉泉山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各项指标一目了然。

北京水务投资中心东水西调现场项目部部长王亮介绍,北京市东水西调工程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组成部分,玉泉山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城西地区供水保障率,为现状门头沟城子水厂提供南水北调水源。

“总的来说用四、三、二、一可以概括。”王亮说。

四即四段管线改造。包括从巨山东路到杏石口泵站,3.1公里管线;磨石口隧洞到高井连接井,1.5公里管线;电厂段0.8公里管道改造;石电支渠0.4公里管线改造。全线共6公里。

三是指三级泵站改造,即玉泉山、杏石口、麻峪泵站。三级泵站分别进行了水泵机组更换、高低压设备更换、附厂房重新拆建、电器改造、水机设备大修、三厂区高低压柜改造等工程。

二是指两个分水口,即规划的石景山水厂预留分水口和规划的五里坨水厂预留分水口。

一是指一个取水口改造,即团城湖龙头取水口更换,包括清污设施、电器升级改造等。

升级改造后,门头沟城子水厂供水能力从每天4万吨提高到每天8万吨;杏石口分水口供水能力达每天20万吨;五里坨供水能力为每天3万吨。

“现在门头沟城区20余万人口每天用水量5万吨,石景山是20万吨。东水西调工程完工后,提高了供水保障率,解决抽取地下水的单一模式,每天可以减采地下水1万-2万吨。并且输送到京西的南水,水质非常好,属于国家1至2类水质标准。”王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麻峪泵站地面高呈比周边低1米左右,此次整体加高1.2米,基本解决汛期排涝问题。这解决了过去院里积水影响运行的问题,也实现了原来的设计能力。

东水西调工程是首个采用BT模式建设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城子水厂恢复从团城湖取水后,城西地区用水水质和水量得到全面提升和保障。改造后工程总引水规模为4立方米/秒。工程完工后,现有门头沟区城子水厂供水能力由4万立方米/日提升至8万立方米/日;可为规划新建的石景山区石景山水厂(20万立方米/日)、五里坨水厂(3万立方米/日)提供水源保障;可使石景山区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双水源,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提供条件;还可实现向西郊雨洪集蓄工程分水,为未来涵养北京西部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借用景观水保障百姓用水

人们大多了解南水北调,却对东水西调工程知之甚少。实际上,东水西调的“东水”,是指团城湖水库;而“西”则是指门头沟、石景山等西部地区。

东水西调工程,是1990年,为了解决京西地区出现供水危机,当时的北京市政府紧急决定进行的供水工程。

在此之前,京西地区一直依靠官厅水库的水源供给,但当时官厅水量短缺。因此政府决定建20多公里管道,三级泵站,向西部地区送水。

“这个工程1989年设计施工,1990年就通水了。受当时条件限制,包括资金、技术等问题,把东水西调作为永久供水的标准不是很高,有一定缺陷。”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分院副院长王雷说,“南水北调供水后,官厅水库供水紧缺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向西部地区输送南水,对东水西调工程进行升级改造。”

此次,结合区域发展功能,为西部地区配置南水北调的水。

该工程于2015年11月12日全线停水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内容主要包括3级泵站改造和6.1公里管线改造,输水线路总长20.78公里,总扬程128.5米。其中团城湖至杏石口分水口段,输水规模4立方米/秒,通过玉泉山泵站加压;杏石口至五里坨分水口段,输水规模1.35立方米/秒,通过杏石口泵站加压;五里坨分水口以后自流至麻峪泵站前池,麻峪泵站至城子水厂段,输水规模1.0立方米/秒。

“由于施工,管线一定要断水,但老百姓用水不能停,所以我们临时从四湖一线调水6个月,为西部地区居民供水,这也是工程的重大难点之一。”王亮说。

管线涉及停水,就需要找到替代水源。经过多方沟通,将四湖一线作为临时水源。四湖即宛平湖、园博湖、莲石湖、门城湖,一线是指整个循航管线,调水时间6个月。临时借用官厅水库永定河循环的景观用水。从去年11月12日开始,到今年5月10日,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了东水西调管线修复。

采用新技术减少对周边交通影响

在此次施工中,采用了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混凝土管滑移穿套玻璃钢管。

王雷介绍,东水西调管道位于中心城区,管线周边有大量房屋、城市交通干道、重要的地下管线,开挖施工改造会对周边的交通出行、各类专业管线运行、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且工程拆迁、工期安排,施工协调等难度较大。

本次设计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在现状砼管内滑移穿套玻璃钢管。因玻璃钢管糙率较低,能采用比现状管道直径小的玻璃钢管道。设计在原管线折点处或直线段间距约200至300米左右开挖施工竖井,对现状砼管进行清洗、检测及处理后,穿套玻璃钢管。利用现状预应力钢筋砼管承受外压。

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既减少拆迁占地投资,便于工程实施,也能减少对周边交通、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本工程的成功应用,给城市中心区管道改造提供了借鉴。

东水西调改造工程是利用现状供水设施进行改造,为石景山、门头沟地区引入南水北调水源,作为连接密云、官厅水库和南水北调水源的一支大动脉,除了给现状供水对象——门头沟城子水厂扩建提供水源外,还将给沿线的规划石景山水厂、首钢水厂和五里坨水厂供水,改变了现状石景山、门头沟两区主要依赖地下水的单一供水模式,基本解决了两区用水的供需矛盾,降低了城市供水风险。

□本报记者 边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