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去何依
渔民画时装、亲子装 亮相青岛国际时装周
哥伦比亚“第一胖”手术 有望减重200斤
以色列古代沉船上 发现罗马众神青铜像
可爱多甜筒为何戴帽
沈阳一商场老板 请员工吃饭 坐满滑冰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去何依
——探访香港私营养老院
香港一家安老院
 

走在九龙深水埗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拄拐杖、坐轮椅的老人,以及大大小小各类公立、私营安老院社招牌。作为低收入人士普遍居住区之一,香港人口的老龄化在这里可见一斑。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现有65岁及以上长者约120万人,占总人口的14%。2066年长者人数预计达260万,意味着届时每三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位长者。面对日渐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长者安老服务在香港应运而生。受政府资助的公立安老院和私营安老院社,数量有近千家之多。在深水埗这一区域,各类安老院就有70多家。

在深水埗的福耀大厦,有一家名为“仁爱老人院”的私营安老院社。该院成立12年,目前住着30多位长者,连院长在内共有9名工作人员,这是香港私人安老院社中的标准规模。

走进安老院,时间好像停滞,沉默是这里的主旋律。400平方米的一层楼中,三十余个床位用木板隔开,每个“房间”大约四平方米,只能摆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间隔用的木板墙上挂着两三件衣物,有的也挂着家人的合影。长者在这个巴掌大的空间里看书、看报、听广播,各行其是,很少交流。

入住“仁爱老人院”的长者年龄跨度很大,最年轻的66岁,年龄最大有102岁。据梁美莲院长介绍,入住的长者大部分为独居长者,也有的因为儿女工作较忙,委托安老院照顾。

66岁的张仁声早年离异后去柬埔寨打拼,去年因身体大面积中风回港治疗,选择只身入住安老院。经过半年治疗,他身体恢复得很好,“等我身体养好了肯定要回柬埔寨的,这里太小了。”

与张仁声不同,大多数长者因为独居或年事已高,安老院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

住在安老院,护工就是与长者朝夕相处的“家人”。香港法律规定,老人院每位护工最多只能照顾4位长者,并且必须为社会福利署注册的护士、保健员和护理员。仁爱养老院里总共有8位护工,他们每天不仅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还得处理简单的医药护理。

每天早晨六点,护工就开始为老人准备早饭。上午护工需要帮助长者洗澡,男女各隔天洗一次,很多身体衰弱的老人瘦弱无助如同婴儿,很多时候要靠两位护工抱上抱下,才能洗个澡。除了早中晚饭,安老院还提供下午茶。对于一些没有行动力的老人,护工要协助长者完成进食。安老院与很多慈善机构有联系,每周二、四、六的下午,会有义工团体来看望老人,带领他们做运动、折纸、种植物等等。到晚上8点半,安老院统一关灯,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种生活,一年365天在安老院重复上演,每天如此,包括春节。长者和护工,渐渐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很多长者因身体不适,脾气难测,相处并非易事。护工小谢在安老院工作时间不长,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摸清老人的性格,同时也要有耐心。很多长者无聊时都会找他聊天,他都有问必答,像跟老友寒暄一样,无形间与长者建立起信任。

照顾长者不是易事,私营安老院本身的生存也面临诸多困境,“仁爱老人院”的梁院长说,作为私营的养老院,不享受政府的补助或津贴,日益增长的租金和物价让养老院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其次,安老院的工作因为护理工作时间过长、收入低、体力要求高等,面临人手短缺的困境;此外,有些长者家属不信任安老院,也令他们头疼。

梁院长表示,过往曾招过一些护工,但发现他们对老人态度粗鲁,就把他们辞退了,“面试时我都会问护工,你能不能把老人当成家人来对待,如果不能,就算了,别来这里了,坚持不下来的,”梁院长说。

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香港,如何兑现老有所养的社会需求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老人的今天也正是现在年轻人的明天。但愿在社会政策和安老服务的逐渐完善下,安老院社可以成为老人真正的“家”。

摘自新华网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