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毛猴传人 浓缩世间百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猴传人 浓缩世间百态

为了让这小小的毛猴活起来,崔玉兰还为毛猴增添了很多小道具,让毛猴置身于老北京的场景里,勾勒起更多人的回忆。
辛夷、蝉蜕、白芨、木通等中草药就是制作毛猴的材料,天然无污染。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挑选一款送给亲朋好友。
郭福田、崔玉兰夫妇每天都要整理、擦拭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毛猴作品。
崔玉兰夫妇每天都要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做十几个小时的毛猴。
 

毛猴,既是老北京民间工艺品,也是陪伴着几代北京孩子长大的童年玩具。在什刹海附近的大金丝胡同里隐藏着一家“郭氏毛猴博物馆”,这间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博物馆里展示着数百只千姿百态的毛猴,一件件精美的毛猴作品,无论是反映老北京市井文化,还是现代题材的创新之作,无不体现着这家博物馆主人郭福田、崔玉兰夫妇对毛猴传承的用心和精心。

做毛猴的手艺是崔玉兰家里祖辈传下来的,如今传到她这里已经第五代传人了。橱窗里摆放的这些栩栩如生的毛猴都由中草药制作而成。通常用辛夷、蝉蜕、白芨、木通等材料制作,辛夷是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做毛猴的身子;蝉蜕是老百姓俗称的知了壳,做头爪;木通是一种药材,做草帽。白芨是最早制作毛猴需要的胶水,把它捣碎了,兑点水一加热,当胶用;一把刀、一把剪、一把镊子,就是制作毛猴的主要工具。

“毛猴好做,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繁琐,每一味中药都要经过数十次的清洗、晾晒,还要做好防腐处理,这样才能确保毛猴可以长久的保存。”崔姐边演示边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不仅来参观选购的游客络绎不绝,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找崔玉兰学做毛猴。每当看到学生们见到亲手制作的毛猴呼之欲出时流露出的喜悦,她也倍感欣慰,这也让他们夫妇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孙妍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