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名动京城的“泥人汪”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动京城的“泥人汪”

 

一团泥巴在手中,他可以随心所欲不添泥,不去泥一步到位,在谈笑中完成一件肖像作品,栩栩如生。他自创了一套泥塑技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最具有魔术性的塑像技法,实现了电影《泥人常传奇》中200年前的神奇技法。他就是来自古都洛阳、名动京城的“泥人汪”——汪虎庆。

汪虎庆1963年出生在河南嵩县田湖的一个山村里。母亲心灵手巧,有一手快速算数和剪花的绝活,为全村的男女老少在鞋帽上剪过花绣过花,他的艺术生涯多少受到母亲的影响。

汪虎庆说,迷上泥塑还要从少年时一个雨后的上午说起。阳光下,他将泥巴捏在手里,捏着捏着他竟捏造成了一只小鸟,小鸟翘首扬尾,似乎要腾空而飞。逼真的形象得到乡亲们的称赞,乡亲们的鼓励让汪虎庆激动不已,于是他逐渐迷上了泥巴,并走上了艰辛的泥塑之路。

农忙之后,闲暇之余,汪虎庆总是用袋子装上沉甸甸的泥土背回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陶醉在泥巴的世界里。

汪虎庆真正在泥塑上开始钻研是受一部电影——《泥人常传奇》的影响。当时的汪虎庆是河南省三建公司的粉刷工,泥人常捏出来惟妙惟肖的人物让他心动不已,他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泥塑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汪虎庆就在泥塑届崭露头角。他最早获奖的泥塑作品是一组《西游记》微雕,在1988年河南省三建公司举办的首届艺术节上获得了一等奖。这次获奖给了他很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更坚定了他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1991年4月,洛阳市首届民俗庙会,他表演了“扬手摔出牡丹花”的绝活,令成百上千的观看者叹为观止。同年,他创作的《水浒传》中108将泥塑作品在洛阳民俗馆展出,并为该馆收藏。1992年,他又在该馆展出了另两组作品——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和40多位洛阳历代文化名人。

2009年,汪虎庆用近一年多的时间创作了《红楼梦》人物群雕作品。“我在1987年创作过‘红楼梦’部分作品。我想也许与这部著作有缘,就用现在的艺术技法再次创作了这组群雕作品。”

为了不失原作之意又让大家看后开心、快乐。为此汪虎庆买了五十年代上海出版发行的著作和《红楼梦》小画册,再仔细观摩八七版《红楼梦》的电视剧。通过认真学习、揣摩,创作出了56个生动的红楼泥塑人物!

汪虎庆创作的“红楼梦”人物群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游客的喜欢,他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更多的表情融入红楼每个人物的塑造当中,展现了栩栩如生的红楼群像图。

经过30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真的把200多年前天津泥人张的泥塑绝技练出来了:抟一团泥巴,仅凭两样简单的工具——一把5公分长、1公分宽的塑料刀和一把7公分长、不足1公分宽的小竹刀,不添泥、不去泥,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内,就完成了一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作品。

1999年,他被河南省雕塑协会授予“雕塑师”和“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他的专访使他有了“当代泥人”的美誉。

“我对泥塑已追求三十多年,付出了青春,至今没有成家。但创造出世界上目前还没有的泥塑技法,也是最快的一种技法,完成一个肖像只需十五分钟。我希望我的泥塑作品能够早日走进大中小学,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的泥塑技法!”汪虎庆说。

□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