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代楷模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农民工觉得“暖心”的维权律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6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工觉得“暖心”的维权律师
——记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董梅
 

工地现场普法、接待农民工咨询、组织各方进行调解……“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董梅每天的工作总是这么忙碌。除了获得由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共同颁发的“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实际上,董梅律师近年来还获得过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公益律师、2015北京社会好人、第四届“中国梦 义工情”寻找北京最美慈善义工榜样个人、优秀劳动争议调解员等各类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诠释着董梅律师奉行公益、无偿援助的高尚精神。

自2010年起,董梅陆续担任了北京市总工会建筑产业、服务产业、交通运输产业、工业(国防)产业等四个产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调解员的工作,这几个行业中的建筑企业多、私营企业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职工往往会遭遇到维权难题。五年来,董梅主持参与调解近千件的劳动争议案件,包括拖欠工资、劳务派遣、工伤赔偿、工资及加班费争议多个领域。成功调解800多件,调解成功率80%;涉及金额1098.9212万元,成功追讨发还金额952.3964万元。

56名农民工年关被欠工资

工地现场调解两天全解决

在多个帮助追讨农民工工资的维权案件中,董梅律师在多年调解工作中形成的快速处理、多头并进且“一手硬一手暖”的调解方法,是帮助农民工维权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2011年,一件56人的拖欠工资案只用了2天就得到了解决,并在工地直接发放了工资50多万元。当时正值春节前夕,何师傅等5人来到调解中心反映情况。他们一共56人在顺义一个工地干活一年多,公司只发了部分生活费,一直没有发工资。眼看就要放假过年,公司的答复是让过了年来干活再给,何师傅等人越想越不对劲,返回工地,却发现已经没人了。何师傅让其他同事在火车站等着,他们5个人赶到了工会调解中心求助。董梅接待了何师傅,了解完情况后,马上打电话联系公司负责人,但对方接通电话后一听情况就挂断了,并不再接听电话。董梅想着,这56名职工留在北京不合适,这样拿不到工钱回家去56个家庭也将过不好年。她当即决定,立刻和两名调解员载着5名师傅直奔工地。他们到了工地后,怎么敲也没人开门,但门里的大狗狂吠不止,听着都瘆得慌。董梅向当地派出所求助,警车到了,工地的大门开了。董梅就和工地上留守的人员开始调解,因为工地已经停工了,暂时搭盖的房子也没有暖气,董梅和她的同事们冻得直打哆嗦。但在董梅的坚持下,经过工地留守负责人与电话那头的老板的较量,公司终于同意支付工资。第二天,工人们就拿到工资,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30多名派遣员工纠纷

耐心调解获三方称赞

在董梅看来,工会调解的目的和宗旨在于“案结、事了、人和”,只有职工和企业的矛盾有效得到化解,劳动关系也就和谐了,工会调解组织的积极作用也发挥出来了。为此,在调解工作中,她不仅以爱心待人、以专业的法律知识来调解,更注重倾听,在倾听中化解劳资双方的激动情绪。

“20岁中专毕业后来到这个单位,我一干就是18年,总盼着能转成正式工。都这岁数了,没想到又要被卖到另一家公司了。”2014年,30多名物流公司派遣制员工难掩心中的怨气,来到调解中心求助。原来,物流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招聘,人员到岗后却由下属劳服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再将员工劳务派遣到物流公司工作,同时承诺对表现好的员工可以“转正”。可在2014年,根据法律、法规,劳服公司不再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员工要与单位指定的另一家社会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听到这个消息后,员工们顿时炸开了锅。十几年没有盼到“转正”,却又把自己推向另一家公司,他们不愿意签订新合同,公司就让他们待岗。员工们不服,集体到上级单位反映情况。经全总协调,30名员工来到位于虎坊桥的产业调解委员会。“今天我们哪也不去了,必须给解决了。”员工们有些赌气地说。

董梅马上带领调解员,投入到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中。以她的经验,第一次调解时,单位是不会做出妥协和让步的,首要工作是安抚员工的情绪,这是十分重要、也是万分紧迫的程序。她坐在员工们的中间说:“你们是集体来的,但每个人都是个案,我们需要了解诉求,力求我们的调解使得每个人都满意。每位同志都把这个表填好,这样我了解了基本情况,也好调解。”有的员工因为着急,有些抵触情绪,董梅和大家拉起了家常:“我看信息表,有的同志1996年就入职了。可以说,是把一生最美好、身体最强壮、精力最旺盛的时光都贡献给了企业。”她这一席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些员工的眼圈红了,也开始把自己的心里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董梅则一边耐心倾听,一边寻找着调解的突破点。

之后的一周,董梅带领调解员分别组织员工代表和企业进行调解,并几次修改调解方案。在等待过程中,有十几位员工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跑到调解中心。董梅总是耐心地答复他们,一整天一整天地做疏解谈话工作、一遍遍地给双方梳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终于,在全总、市总服务产业工会和法律部共同努力下,三方达成调解协议,员工们诉求得到了满足,每人获得6万至9万元不等的补偿,最高的拿到了15万元。董梅团队为本次调解做出的努力更是获得了三方人员的认可和赞赏,纷纷送来了感谢的锦旗。

一手维护职工调解到底

一边热心待人情暖职工

每年临近年关,都是农民工维权的高峰期。眼看来求助的农民工兄弟挤满了调解中心的办公室和走廊,董梅带领的调解团队不但要及时开庭调解、去用人单位调查、发放执行款等工作,还设身处地地为农民工着想,自费为他们准备了方便面、面包等。为方便大家返乡,她还特意制作了去往火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的交通转乘图,使外地务工人员感受到工会的关怀、首都的温暖。

在调解保安员黄伟的拖欠工资案时,面对身无分文的申请人,董梅白天就留他待在办公室里,晚上则安排他住在中心旁边的小旅馆。拿到6000余元的工资,有些智障的黄伟歪歪扭扭地写到:“谢谢董姐姐,你给我公道,还给我吃的。”

田植平等9位工人劳动报酬案中,公司方抓住一次事故事由,提出工人工作瑕疵,以此主张扣减工资。董梅律师结合从事建筑工程专业法律服务的经验,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公司认可结算工资款8万余元。

除了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董梅律师和团队还定期值守北京市总工会“12351”职工服务热线,解答内容涵盖所有法律问题的咨询。他们还利用“北京工会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为职工开展普法宣传,并通过维权预警信息发布、相关问题咨询答疑、争议纠纷案例研讨等形式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每个月,董梅律师和团队律师还会去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的“工会服务站”“的士职工之家”做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针对工业国防工会职工工作地点比较分散的特点,他们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到国网北京电力公司所有分公司,为职工做一对一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

在调解、法援中,董梅历来注重总结和梳理各类案例中的法律要点。在这几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基础上,2014年,她参与编写了31万字的《工会教你怎样劳动维权》一书。“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更多的职工,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董梅一直以来的心愿。

□本报记者 闵丹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