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呼吸疾病患者解痛的天使
放弃午休为职工教太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呼吸疾病患者解痛的天使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昌平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向欣
李向欣(右一)正在做呼吸内镜手术
 

从医26年,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服务。他对待患者似亲人,开展新技术使患者减小病痛尽快康复,同时带领科室开展多个项目填补地区空白,他就是昌平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向欣。李向欣曾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要对这行热爱,对病人负责。另外,也要舍得投精力,才能做得好,让更多患者免除病痛。”

筹建呼吸内科

患者看病不再奔市里

1990年,李向欣从医学院毕业,进入河北省的医院工作。2008年,他作为“双高”专业人才被昌平区医院引进。

在河北医院工作的时候,作为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先后被遴选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他边实践边学习,有时为了弄清楚一种疑难疾病演变过程,寻求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常常是几天几夜不离病房,细致观察、刻苦钻研。因此,对于呼吸内科病种,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昌平区医院看中的就是这点,当时医院没有独立的呼吸内科专业,希望由李向欣筹建起来。

“刚来昌平区医院时,心内科、血液科、消化科、呼吸科是个大病区,我来了之后,带着四名医生开始搜集呼吸内科的资料,按专业病种开展工作。”李向欣说。

而对于昌平城区居民来说,更是利好。此前,昌平区的医院没有一家设有呼吸内科,如果患有比较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居民只能去市里的大医院,不好挂号不说,而且免不了路上的来回奔波,给患者造成更大的负担。从昌平区医院组建呼吸内科后,居民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由2008年最初的5名大夫,呼吸内科发展到现在的12名大夫,门诊量一年有18000多人次,收住院患者1200人次。

开展微创技术

让病人减小痛苦康复快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向欣到了昌平区医院后,更加潜心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带领科室开展了多项国内外先进的诊疗项目,填补了远郊区县的空白。其中,在北京郊区县率先开展了呼吸内镜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针对支气管腔内肿瘤、气道损伤狭窄开展微创介入治疗,获得突破进展。

过去,在没有新技术之前,对于支气管腔内肿瘤、气道损伤狭窄的病人,往往需要外科开胸手术治疗,这需要强断病人的两根肋骨,需要半年的康复期,给病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大。现在,在气管镜下就能进行微创手术。拿前几天刚刚在昌平区医院做完手术的一个小伙子来说,只在重症监护室里呆了一天,之后到普通病房时就行走自如了。“减小了病人的痛苦,后期康复快,而且手术费用减少很多。”李向欣介绍了这种微创手术的优点。

2012年,李向欣被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李向欣工作室”。2013年,因工作业绩突出,李向欣被北京市卫生局确定为具有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四级手术资质的首批专家。2014年,李向欣荣获 “首都劳动奖章”。同年,他还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优秀基层呼吸医师”称号。今年,李向欣又荣获了全总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填补治疗空白

前来就医患者越来越多

“昌平的高校较多,在大学生中患有哮喘疾病的比较多,有了专病门诊后,可以方便这些人群看病。”2009年,李向欣带领团队成立了北京郊区县首家哮喘专病门诊,建立哮喘患者数据库,为1000多位哮喘患者制定了个性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哮喘的持久控制目标。

有一名60多岁的哮喘病患者,之前都在北大人民医院就医。昌平区医院哮喘病专科门诊成立后,就开始找李向欣看病,目前控制的很好,已经两年没住过院,只在门诊治疗就行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哮喘病患者在李向欣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好转,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到昌平区医院治疗。在李向欣的推动下,昌平区医院还成立了“自由呼吸俱乐部”,定期为哮喘病患者做健康宣传。同时,他免费为患者做肺功能测试,对于病情有变化的及时给予指导。

2010年,李向欣创建了昌平区首家睡眠呼吸监测室,开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特色性治疗,为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和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治,开展“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项目,填补了本地区的治疗空白。

对患者似家人

手机24小时为病人开机

在李向欣的办公室里,挂着患者送给他的条幅:“艺术高精”。而在病房,长达75米的走廊墙面上,挂满了送给李向欣和科室的锦旗、条幅。“两年就把墙面挂满了,之前的都已收走一批存放起来了。”护士说。

这些患者真挚感情的表达,对李向欣的医术和医德是很好的证明。他带领下的团队,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延伸式服务,范围从病区服务延伸到出院后随访和院外帮助。多年来,为患者开展的“定期电话帮助”已成为科室的品牌特色服务项目。

有一位被三甲大医院判了“死刑”的重症肺炎感染患者,来到昌平区医院就诊,李向欣对他诊疗方案确定后,进行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病情大幅好转,现已出院回家。“患者第一次来就医时,话都说不出来了,出院时状态已经很好了,可以自由活动。”李向欣回忆起治疗过的这个病人。患者的家属也深有感触:“看病不能盲目的奔大医院,还得奔有实力、值得信赖的医生和科室。”

李向欣为患者付出的非常多,他的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大内科10个部门,有260张床,到处都需要他,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从2008年到昌平区医院以来,只有去年休过年假,还是因为送孩子去异地求学。

不出门诊的情况下,患者也会到病房来找他。“医生这个职业就是没有太多时间观念,晚上患者犯病了也会给我打电话,要及时给予指导。有时病人突然发病,李向欣还会到急诊或者ICU参与抢救。“我真的把患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李向欣说。

现在,李向欣还承担着三年制临床医学班教学和“3+2”全科医师带教培训任务,带动社区医院发展,长期坚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开展内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培训。“培训任务包括对基层医师的培训、举办学习班、邀请市里的专家一起讲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知识等。除了昌平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师参加外,其他远郊区县的医师也都会来这里学习。”李向欣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