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下一版4
 
金水桥畔的“梳妆人”
因为朴实,方能托起大厦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朴实,方能托起大厦

 

天安门前,长安街上,那里的绿植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四季茂盛,终年葱郁,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城市风景线。

这一顶级美景的背后,离不开一群辛勤的园丁,他们就是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绿化三大队金水桥绿植养护班。王水清,即是这个养护班中的一员,1994年,他从北京市园林学校技工班毕业后分配到这里,一干就是22年。

王水清在实践中不但勤奋好学,而且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特别肯钻研,他尝试着用新技术解决了大量绿植养护问题,提高了疑难树种的成活率,同时节约了养护成本,提升了绿化景观效果,获得了多项市级技术创新奖。他不嫌琐碎,不怕麻烦,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琢磨透了,把每一处景观都做到尽善尽美了才肯罢休。每天看到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在天安门的绿植前快乐的合影,那是王水清最幸福的时刻。

对于成功,著名诗人冰心曾这样咏叹——“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然而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诗人的话,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水清和他的伙伴们成功打造出了惊世的美景,其背后,就是日复一日的汗水,年复一年的耕耘。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热议“工匠精神”,其实,王水清就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他的岗位很平凡,但他绝不敷衍了事。他的薪酬也不高,但他绝不肯降低工作标准。也有人会嘲笑他永远只是出不了名的园丁,但王水清却坚持对一草一木付诸真情,将所有的绿植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哺育浇灌。

22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一天的苟且偷闲,也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存在,这就是王水清,一个普普通通中国工人的写照。

不怕平凡,就怕平庸。不求闻达,但求心安。从王水清的身上,人们可以读出那种在中国工人身上处处体现的泥土般朴实,而正是千千万万这种朴实的泥土,托起了中国崛起的摩天大厦。

  □周兴旺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