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临危受命 16个月实现公司盈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危受命 16个月实现公司盈利
——记全国劳模、北京城建建设公司党委书记王志文
王志文(右)慰问退休老职工
 

2014年8月,有1700人的北京城建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自年初新承揽任务只有1.8亿元,北京市场仅泛海、郭公庄、房山窦店等4个工程项目,拖欠职工5个月工资、7个月保险,公司巨额负债,严重亏损,历史遗留问题重重,一道难坎摆在了建设公司发展的道路上。

在这危急时刻,全国劳模王志文临危受命,担任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扛起振兴建设公司的大旗。在城建集团的支持帮助下,他带领全体职工一步一个脚印,“保稳定,促改革,求发展”。16个月后,终于实现了公司八年来的首次盈利,达到企业自身收支平衡目标。

五抓人心 凝心留人

“抓党员干部,凝聚人心;抓市场营销,鼓舞人心;抓资金管理,稳定人心;抓项目管理,留住人心;抓历史遗留问题,挽回人心。”王志文从“五抓人心”入手,迈出了夯实公司发展基础的第一步。

凝聚人心,抓好党员干部管理是关键。建设公司首先对公司领导层提出了要求,公司党委在干部选人用人、考核班子时严格执行集团选人用人“四个标准”,调整、规范干部职数,明确岗位、明确待遇和薪酬标准。严格执行亏损问责,建立亏损问责工作制度,先后八批,问责亏损单位55个,亏损问责累计亏损额9.3亿元,处理人员123人次,经济处罚730万元。

在亏损问责中,基本上公司每一位领导都被问责过。一位建设公司副职领导表示:“尽管大多数的管理层都受到了问责,但是我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是往一处想的,劲是往一处使的。”

对建设公司来说,变化最大的就是职工心态的转变。“曾经我们欠缴各项社会保险,使得职工不能正常办理购房贷款,工作调动保险无法延续,职工的工资补助不能正常发放。”王志文在2014年9月中层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按时间顺序解决历史拖欠。”一句诺千金,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并本着分批、分步骤逐步解决历史拖欠的原则,通过机关部门、项目、分公司共同核对金额、对清账目,累计支付职工兑现、考核工资等各项费用7021万元,全面解决了2011年以前形成的拖欠职工的各项费用。善待职工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谐,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热情。“以前大家走路总是低着头,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工资什么时候发’?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是昂头挺胸,见了面就问‘公司今后该怎么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把企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企业瘦身 助企业发展

“千人公司、百人机关”,这是建设公司现在的情况。但是说起最初帮企业瘦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王志文明白,每一位职工都为公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面临多年来的企业亏损局面,他必须做出决定,而这一决定是涉及公司存亡的大事。

建设公司先后出台了人员分流方案、机构调整方案、机构压缩方案,并对广大职工进行宣传。而结果很让王志文感动:“当出台了企业瘦身的方案之后,得到了职工们的拥护,这也坚定了我的决心。”正是一心为企业着想,让建设公司职工看见了未来。王志文带头垂范、敢于担当的一身正气,也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让建设公司职工重新斗志昂扬。

公司为此专门成立改革领导小组,顶层设计改革实施方案。在出台每项政策前,都征求员工意见,并结合集团公司、北京市相关政策研究、讨论,成熟后经董事会、党委会、办公会决定,报相关部门备案后执行。加快推进人员调整优化结构,出台了《人员分流安置办法》,经职代会通过报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备案后执行。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妥善分流安置各类人员,公司完全按照法律、合同的规定给予补偿,尽力做到让职工满意。

同时,建设公司还压缩机关编制,制定专项方案,建立高效、服务型机关,调整机关部门职能。种种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的持续发力,成为推进建设公司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今“千人公司、百人机关”的目标基本实现,分流安置人员500余人,年节约人员开支6000余万元。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三年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是王志文对职工的承诺,也是建设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公司的未来,王志文满怀豪情:“建设公司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企业,一个英雄辈出的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获得了12个鲁班奖。相信只要我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建精神,我们肯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报记者 杨琳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