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银行卡屡出问题应反思自身短板
对私教乱象 监管亟待加强
保健品乱象 亟待出重拳
网评锐语
加强监管
专车问题须专项整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健品乱象 亟待出重拳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曝光了“康态胶囊”“康欣牌波尔特胶囊”两起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广告,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并将依法撤销其有效期内的广告批准文号。(4月25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尽管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监管,使虚假宣传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仍屡禁不止,已成为一种公害,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保健品虚假宣传,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客观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使不法分子有隙可钻,有缝可入,导致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滋生蔓延。主观原因则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首先是企业太狡猾,长期的虚假宣传,练就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过硬功夫,法治与规避法治、监管与规避监管之间,一些虚假宣传企业逐步练就了“与时俱进”的“躲闪腾挪”功夫。

其次是体制问题,缺乏规矩。我们国家的药品、保健品只是公布了里面含什么,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含量。国外的保健品随便拿一瓶,含什么、多少克、比例都有,如果在检测中有一项不达标,这家企业就会取消资格而垮掉。

再者,“罚”不责众。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批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现实中,这种处罚往往戳不到违法者的痛处。不像国外,一旦涉及虚假宣传,不但罚得你倾家荡产,直至跳楼,而且取消资格,清除出场,让你永远没有生产经营的机会,直接判了“死刑”。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严厉的处罚经验,对于保健品虚假宣传乱象应该出重拳,提高违法成本,让虚假宣传的企业吃不了兜着走。

□王恩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