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夫妻塔"上的16年坚守
乐为造林事业奉献青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妻塔"上的16年坚守

卢洪波夫妇
 

与青山林海相望,与高塔白云为伴,在天然氧吧中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就是卢洪波日常的工作环境。卢洪波和妻子王启珍是海淀区四季青镇尖山瞭望塔的护林员。今年是他们在瞭望塔上生活的第16个年头。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原生态绿色环境,但对瞭望塔上的这对夫妻来说,一路走来却饱含艰辛。

在海拔760米的尖山瞭望塔,记者见到了卢洪波夫妇俩。第一眼见到卢洪波的时候,记者一下子愣住了,妻子王启珍的肤色还算正常,只是有些偏黑,而卢洪波的肤色则明显与常人不同,说不清是黑中透着红还是红中透着黑。见状,卢洪波笑着说:“这是紫外线常年照射的缘故。这里的紫外线比较强。”

说起与这片林区的缘分,要从2000年说起。“当年正在修通往这座瞭望塔的防火公路,我在施工现场看堆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安。”从那时起,卢洪波夫妇就在这片林区扎下了根。刚开始的时候,卢洪波住在一个多年的失修的石头屋里。“记得一天傍晚,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从屋顶的石头缝里钻出一条蛇……”如今当年的情景,已经成了卢洪波口中的一段笑谈,但是对妻子来说却心有余悸。“开始那些年,山上的人也不多,整天见不了一个人。没有电,到处都是乌漆墨黑,吃水也需要俺家老头从很远的地方背水。头三个月,我天天哭,埋怨我们家老头。”王启珍说着说着,眼里含着泪花。她记得老公半夜在山里狂跑、吼叫来发泄心中的忧郁。

尽管条件很艰苦,卢洪波看着妻子和儿子也想过放弃,但是他知道山林防火的责任重,总要有人来干。“这期间,领导也挺关心我们。只要我们有困难,领导都帮我们解决。”如今卢洪波夫妇已经住上了两层的楼房,水电家具齐全,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十几年的守护中,卢洪波记不清自己发现并阻止了多少次火情。一年冬天,凌晨两三点钟,正在巡逻的卢洪波突然看见山下不远处有亮点,他立刻带着工具跑过去。发现一名妇女在拢火取暖。“当时情况特别危机。火苗噌的一下就蹿了两米多高,我立刻向上级报告了现场情况,并及时把火苗扑灭了。”控制住现场后,卢洪波便问那名妇女叫什么名字,是哪的人,一边等待森林公安的到来。交谈中,卢洪波发觉这名女子有些不正常,女子问卢洪波:“我在路上点火怕你看见,才跑到小树林的,你咋看见的?”卢洪波这才敢断定,这名女子精神有问题。“我当时一步也不敢离开。一是怕她再到别处去点火;二是怕她有危险。”

女子被森林公安带离林区后,卢洪波又检查了下有没有火种,之后才离开,这时天已经微微亮了。“其实当时挺后怕的,冬天气候本来就干燥,又没有下雪,再晚发现一会儿,后果就不堪设想。”

多年的防火经验,让卢洪波夫妇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白天看烟,晚上看点。对卢洪波来说,周围四面八方的山就像在家门口一样,他能说出每一座山的名字,以及海拔。只要哪片出现情况,卢洪波都能准确说出位置,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甚至晚上哪里突然出现亮点都能及时发觉。

卢洪波夫妇的守护面积是7500亩,可实际上只要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俩都会注意,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多年的生活习惯让卢洪波夫妇养成了一个共同的职业病——每隔十分钟就要出去巡逻一遍。当记者采访卢洪波的时候,妻子王启珍就出去转转;采访妻子的时候,卢洪波也会出去看看……一个下大雨的晚上,待不住的卢洪波也要出去看看,当他拿着灯来回观察的时候,忽然看见鬼见愁的山头上有一个亮点,在来回晃,“我拿着灯照照那个方向,对方也朝我这个方向射来灯光,我当时就笑了。”卢洪波笑着说,“俩傻蛋,下雨天还防火。”卢洪波知道那是一个同行。

现在,卢洪波夫妇早已适应了山顶的生活,看起来有些枯燥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香山游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游人喜欢野游。每年,卢洪波总要救助很多迷路的、摔伤的,甚至有自杀的人,因此卢洪波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都成了宣传防火工作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有了防火意识。”就这样,卢洪波夫妇不仅成了山林的守护者,也成了人们的守护者;而游人也成了山林守护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只有35岁的卢洪波如今白发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两鬓,这是他们夫妇十六年坚守的见证。对卢洪波夫妇来说,十六年并不是坚守的终点……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