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科技创新为北京添“彩”增“色”
甘当“生态文明”的“守护神”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科技创新为北京添“彩”增“色”

王浩
 

眼下,正是春季植树造林的好时候,位于大兴区的黄垡苗圃,担任着为大北京彩色树种培育的任务。这不,又有成千上万颗彩色树种的幼苗陆续出圃为北京的园林绿化增添新彩。这里带您认识认识苗圃的带头人——王浩,一个想方设法用科技打造“多彩世界”的园林人。

黄垡苗圃基地听上去是以地名命名的苗圃基地。其实,它是北京市园林局直属且是北京面积最大的苗圃基地。如今,它又被冠上了任务性的名字——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全国131家中,北京的唯一一家。2014年12月,在北京西山林场干了20年的王浩走出林场,担起了繁育彩叶树种的任务。

初见王浩,黝黑的肤色、花白的发色,给人印象最深。如果不是在办公室,他更像一个扎进林地的育苗工人。很难想象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黄垡苗圃的“一把手”。“你来的正是时候,明天我就得出差了,去外地引树种去。”王浩见到记者说。

在苗圃,引进新品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王浩每次都亲力亲为。“这次回来后,我们的彩叶树种能达到150种,这意味着北京市民将能欣赏到150种的彩色树木。”王浩介绍,目前,基地里共有132种彩叶树培育得非常成功,通过这几年的造林、绿化,在市属各大公园、新建的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一共有132个种彩叶树为北京增彩,而这其中有很多都是从国内外引进,通过改良培育出来的,现在已经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地质。

“苗圃和林场可不一样。”王浩说,这个基地的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带有使命性。要做好彩色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开展引种驯化、评价与筛选研究。既然是彩色树种良种基地,就要在“彩”上下功夫。“重点造林地块都设计了彩色景观,目的是让北京的四季更加多彩斑斓。”为了这个大目标,王浩提出,力争将黄垡苗圃建成“种类多,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的彩色植物园,每年增加10至20个新品种。

干劲十足的王浩,说到做到!2014年年底来到工作岗位的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积极为成功找办法。一年半的时间,黄垡苗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王主任来的一年多,是黄垡苗圃成立以来,项目最多的一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员工跟着王主任干劲特别足。”苗圃副主任张恒月告诉记者。

这一年多来,王浩想方设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与推广工作。现在,全圃内用了微喷节水灌溉,并结合多种地膜覆盖,开展防草与节水试验,取得了良好试验效果。“单从节水这一项,我们现在节水达到了70%。”张恒月介绍。

在办公室,王浩上岗以后首先解决了烧锅炉还不暖和的采暖问题。刚刚过去的冬天,高效、环保的地源热泵让职工和温室里的小树苗暖暖地度过了寒冬。在林地,各处都能见到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通过土壤改良、防草、节水与园林自然景观的综合利用;普及生物防治技术、以释放天敌、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短短的一年时间,黄垡苗圃已经成为一个绿色环保的苗圃基地。

“科技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现代化的“苗圃工厂”同样时兴,王浩一直遵循要依托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指导生产工作。一年多来,他带领班子不断进行考察和学习,邀请各大院校专家,搭建技术合作平台。

正是由于注重技术创新,仅一年的时间,王浩带领的团队就完成了新品种玉簪、萱草组培、金叶复叶槭、金叶白蜡、紫叶稠李等彩叶良种的高电压磁场技术扦插科研攻关,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获得元宝枫专利扦插配方,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制定繁育技术规程,进行工厂化育苗,加速彩叶良种推广进程。

眼下,千余颗紫霞黄栌的幼苗正在组培实验室的试验瓶中生长,看到这些幼苗长势喜人,王浩的脸上透出无比的成就感。通过大量实验,利用扦插技术不能成活的紫霞黄栌,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繁育,年产量可达上万株。

“克隆树种”?没错,在黄垡苗圃,不但能“克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也实现了“克隆”。王浩介绍,基地专门成立了植物快速繁育实验中心,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育,为常规繁殖难成活树种提供了新的繁育途径。“很多彩叶树种利用扦插等技术很难成活,而通过组培繁育试验,就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