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驴皮到阿胶 90天慢工出细活
平谷千名群众参与清明诵诗会
劲松四小推“嘉禾四时”特色课
“朝阳群众”骨干力量亮相
广外医院护士互扮“患者”练技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驴皮到阿胶 90天慢工出细活
——记者探访同仁堂阿胶生产基地
 

阿胶味甘、补血滋阴、润燥。作为一味名贵中药,早已从皇家特供飞向寻常百姓家。驴皮是如何变成阿胶的?近日,记者走进同仁堂阿胶生产基地,探访阿胶生产全过程。

阿胶生产分两大区域,一是一般区域,二是洁净区域。进入洁净区需要两次更衣,进行手消毒、戴口罩、带帽子、穿“猴服”等程序,操作人员需全副武装,隔离细菌。

该工厂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杨冀告诉记者,从驴皮到阿胶一般要经过原料、切皮、泡皮、洗皮、提取、浓缩、出胶、凝胶、切胶、晾胶、内包、外包等十几道工序,耗时约3个月。记者在车间看到,合格的原料皮被工人送入机器,出来的驴皮被切成一定规格的小块,放入饮用水中浸泡,去除一部分杂质,浸泡的水也会定期更换。泡好的皮块要进行焯皮,这个步骤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杂质,主要是毛皮上的油脂,还有部分浸泡无法去除的杂质。接下来就可以进入阿胶制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煮皮。

煮皮的目的是将驴皮中的蛋白质水解成便于吸收的氨基酸和蛋白肽,得到胶液,之后驴皮就被弃掉。原理类似于煎药时,把药汤留下,药渣丢掉。在煮皮环节,北京同仁堂所用的常压熬制法和其他阿胶厂家有所不同,有些阿胶厂家用高压熬制原料皮,这种工艺也叫化皮,这种方法出胶率高,成本低,但不足之处是,毛囊里会有残留,化皮后,残留物会一起化入胶液。古人熬胶没有高压技术,就是采用常压慢慢熬,北京同仁堂沿袭了这一古法,虽然出胶率低一些,但相对来说,使胶液中一些不必要的杂质变得更可控。

在制胶过程中,收集到的胶液在辅料的作用下,经过浓缩、收胶,阿胶的基本雏形就算显现了。不过,此时的阿胶仍然是黏稠的胶状,但这胶状要黏稠到何种状态也很有讲究,收胶收不好,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收胶的标准主要看挂旗,也就是用搅拌的桨把胶挑起来,看它挂起的状态。如果胶能挂住,而且像面旗子一样往下坠,就说明胶收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太稠,少一分则太稀,整个过程都要靠操作人员的观察和经验来判断。

多年来,北京同仁堂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递这种经验,一般都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带徒弟,徒弟到能够独立看锅,至少得跟师傅学习两三年以上。

冷凝在制胶的过程中也很有讲究。北京同仁堂在胶冷凝之前,要先把胶在常温下放置规定时限,一方面是让胶逐渐冷却,以免放入冷库中急速冷凝破坏胶的质地,使其变脆,制成的阿胶就会容易断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胶里的气泡慢慢挥发。冷却的胶块经过切块后还需要晾,也就是阴干,这是因为胶块里的水分还比较多。

慢工熬出好阿胶,北京同仁堂的阿胶生产工艺处处体现着古人的智慧。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北京同仁堂依然坚守传承。一小块阿胶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90天的加工、制作,历经十多道工序,全程100多名工人参与。在成品车间,记者看到了北京同仁堂的阿胶,出厂时确保每块的重量都是31.25克。

目前,同仁堂所有的阿胶原料驴皮都实现了可追溯,通过高清晰摄像头全程记录,哪一个批号的阿胶使用的是哪些驴皮,都能调出相应的视频资料供检测部门抽查,以保证生产基地投料均为优质纯正的驴皮。北京同仁堂制胶历史已有百年,在追求高速出成品,全力榨取利润空间的当下,同仁堂却有意放慢脚步,尽可能保留先人古法,恪守每一道工序,以现代对品质的要求严把每一个环节,慢工细活之中,守住了一个百年老字号对品质的承诺。

□本报记者 黄葵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