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场“充电”只为混文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场“充电”只为混文凭
迷信学历不如提升真本事
 

提到“学习”这两个字,不少人首先会将其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其实,在职人员也需要不断“充电”深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倒之地。然而这场“充电”的旅途中,不少人却抱着“混文凭”为晋升增加砝码的心态,而忽略着学习技能、补充知识的本真。对此,有人建议,相关部门应增加更多实用性职场充电模式,企业也需给予大力支持。

继续深造只为混文凭?

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上班族将在职深造的途径锁定为“在职研究生”。所谓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

数字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7月1日,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18万人,在职研究生成功报考人数达11万人。

“你为何要报考在职研究生?”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准备报考、已经就读或者是在职研究生毕业的上班族,其中不少人提到“混文凭”。刘妍妍在一家销售公司任人事专员,她现在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学习。“虽然都能坚持去上课,但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到最后,拿下文凭就可以了。”

说起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成果,采访中,很多职工都表示,“文凭是最有意义的成果。”刘妍妍告诉记者,她上课的那个班,因为老师的严格考勤,很多学生都会来上课,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学生却没多少,聊天的、玩手机的、打瞌睡的……有的同学甚至只是来签个到,就离开了。

“学习课程基本都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刘妍妍说,即便如此,但因为公司工作很忙,晚上去上课的时候,她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要么打瞌睡,要么玩手机。

班主任王老师常常强调课堂纪律,但对于在职深造的学生来说,工作忙、压力大等借口,还是直接影响课堂纪律和学习效率。对于学生们功利的心态,老师们也很无奈。而刘妍妍则说,“对于文凭这件事,如果企业不要求,不功利,我们也不愿意用这种态度进修。”

此外,记者发现,不少职场人深造都存在着盲目跟风的问题,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性质和需要补充的知识出发,随意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

迷信文凭不如提升技术

刚过去的这个周六,不少上班族都参加了职称外语考试。上午8点,在位于北京站附近的一个考点外,考生们已经陆续到达,不少人也在交流着职场充电的话题。

今年36岁的吴女士是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现在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在职充电要求很高。“我其实也不太想参加这个考试,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紧,孩子很小需要人带,可以说工作、生活都很忙。”但是在一次学校的例会上,校长的一句话让吴女士和不少同事,都纷纷报考了这次的职称外语考试。“现如今,职场晋升、评等级职称的门槛就包括学历和各种证书,其实很多人在职深造,也多是为了给晋升增加砝码。”

对于吴女士的这个观点,调查中不少受访者也表示认同。说起在职深造的原因,刘妍妍坦言,公司对于人才管理方面非常严格,学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仅仅跟工资挂钩,与将来的人事调整、晋升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她和很多同事,都会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在职深造,主要是为职场晋升做准备。”

此外,还有不少人表示,对于在职人员的“充电”方式,也需要不断改革,以保证职工确实学到职场所需的知识,避免出现既浪费时间又没学到知识的窘境。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研究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

“其实,职称考试是评定人才的一个途径,但是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所更新,比如不少职业基本不用外语,而人们为评上职称通过考试才会恶补。这样的做法,不但浪费时间,也学不到什么和职业相关的知识。”职工王娜说,与其让职工通过“混文凭”获得晋升机会,不如通过更具实操性、对职业长远发展有利的方法来推动职工的职业发展。

多年来,北京公交集团和客二分公司职工及企业党政工团就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多次组织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和保修工等参与北京及全国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此举不仅是职工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企业建设一支高技能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不少职工也通过技能大赛脱颖而出。

该公司652路驾驶员刘刚曾经荣获2012年北京市技能大赛第十名,他在工作中总结的“刘刚节油法”曾在公交系统作为职工创新成果予以推广,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目前,他是公交全系统最年轻的首席技师。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第二客运分公司对技能大赛进行动员、学习、培训的一线职工累计达15000余人次,投入资金数十万元,使职工整体劳动技能得到提高,在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团体、个人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企业应适当

鼓励职工进修

说到给在职人员“充电”的话题,不少人表示,用人单位需要制定长远的计划,支持职工培训提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对职工在职深造这件事的态度很明确,只要职工学习深造的内容有益于职工成长和企业发展,企业还是愿意给予支持的。北京保安服务总工会怀柔分公司就曾有这样的做法,他们支持基层保安员和职工进行学习和深造,鼓励年轻人不断提升自己。

1979年出生的李志强是内蒙古人,18岁来到怀柔保安分公司,从一个保安员做起,接受公司的培训和培养。几年时间,李志强从保安员、班长、队长、经营部经理助理,一路迅速成长,现如今,他已经当上了怀柔保安分公司第一经营部的经理。这期间,公司鼓励他读书学习,并为他报销了攻读大学文凭的学费。

在怀柔保安分公司,还有数十名像李志强这样的职工,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高等教育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对他们,公司或报销学费或给予奖励。

“这样的做法,当然有一定的借鉴。”38岁的张鹏飞在某外企公司做了近10年的人事主管,对于为职工报销进修学费的做法,他觉得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职工进行学习和深造是一件好事,企业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职工进修有助于本岗位工作的情况下,由企业报销学费,也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或岗位上,职工学习和深造仅仅是为了跳槽,企业的支持就显得有点仓促和不值。

目前,多数公司鼓励职工晋升的支持方式为按比例报销学费,报销费用分批支付。“也就是说,职工进行职场深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先由职工个人垫付,学成之后,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各承担一部分学费,而学费的报销支付方式也并非一次性支付。”张鹏飞说,这就是为了防止职工进修后直接跳槽的策略。

“其实,企业的顾虑和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张鹏飞表示,企业支持职工深造和职工忠诚于企业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本报记者 盛丽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